若把种朴扶正,一门三经略使,均手握重兵,朝臣不放心,他也有点担忧让种家在西北作大。
Ps:规复更新了。
赵煦接过急报,仓促看完嘲笑道:“大宋对吐蕃人珍惜有加,他们新任首级溪巴温不知戴德,反而倒行逆施······呵呵,溪巴温还是太嫩,朕该派人去安抚他一下了······传章相称宰执觐见,朕要让唃厮啰的子孙悔怨本日所为······”
祖宗之法不成变,但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好些事能够变通。
······
枢密使曾布在殿外大喊大呼,正在批阅奏折的赵煦听后眉头微微一皱,对郝随道:“子宣不是不懂礼数之人,大抵真有急事,你去宣他进殿,不得呵叱······”
这在宋朝汗青上是很少见的事,重臣也很可贵没有反对,大抵是天子前后丧子丧女,他们也不想触霉头。
郝随还没说完,曾布一手持文书,一手便提着官袍,快步跑进殿内。
这和窜改汗青一样,急不得。
二十余年后,一个叫郭京的神棍,被天子委以重担守城,就是翻开宣化门逃窜,被金兵攻破外城。
这本是孙二娘经验过鲍黯的话,现在被鲍黯用来经验时迁。
看来溪巴温早有预谋。
“官家,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赵煦清楚此次战役的决定权在武将,他破天荒没有派监军,直接授王绝对批示权,任何人不得干与,且四周州县兵马皆受他节制。
这不是赵煦高傲,而是在两次大败西夏后建立起来的自傲。
王厚子承父业,有勇有谋,定能将河湟之地的吐蕃,像他父亲那样踩在地上摩擦。
就拿此次急报来讲,他应抢先和章惇筹议,然后再调集宰执觐见。
洛寒说得很委宛。
故而赵煦先让种朴在副职上熬炼,等看后续表示再扶正。
战役期间还能姑息,如果烽火纷飞,好多将士还会由此而无端丢掉的性命,乃至会影响战役的大局和走向。
主将是王韶之子王厚,副将是名将王瞻。
“官家,边关急报,吐蕃反了,溪巴温率军占有青唐城,熙河路重燃烽火······”
他本想直接进宫见驾,体味赵煦安康状况,以及宫内有无变故,看到宣化门俄然又想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