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十大禁毁小说文库 > 第89章 樵史演义(26)
但嗟漏网分歧尽,留此奇凶致国亡。
江北江南尽标兵,长江一望路悠悠。
众官具狱词奏上,竟供称:“高阳人王之明,系王鼎孙。家破南奔,遇高梦箕家人穆虎,教以诈冒东宫。非出己意。”当时马士英既病在寓,大学士王铎等面奏此事,弘光亦泪道:“朕未有子,东宫果然,即东宫了。”次日高梦箕也不知真假了,上本说:“奸谋已露。”御史陈以瑞又上奸宄诡计一本,弘光批道:“王之明好生护养,勿骤加刑。俟警告天下,愚夫愚妇皆已明白,然后申法。”又次日,都察院掌院李沾,粘示通衢:“王之明冒充太子。”也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恰是:
江山非故令人愁,往迹为谁留?奸雄奇迹都成梦,又何曾茅土公侯。明哲拂袖归去,绿波一叶扁舟。
李继周星夜往南京进发,到石城门住下。进城先禀了马士英,随即奏闻弘光。弘光差两个北京内官迎他入城,权住兴善寺。张王两内官一见了那太子,便抱足恸哭,连那太子也不知何故,又叫喊不出姓名。弘光闻声说了,不觉大怒道:“真假未辨,何得便做出这模样来!就是真了,让位不让位,还凭我主张。这厮好大胆!”遂赐张王两内官和李继周死。恰是:
春燕返来非故主,夜乌啼处是新愁。
真真假假原难定,据实披寻莫浪猜。
若使纳银称秀士,不如弃职赋返来。
伤情不觉垂双泪,触忌同时赴冥途。
给事中戴蕃俊上一本道:“王之明冒充本子。质以先帝,曾携当中左门亲鞫吴昌时于廷,东宫立何地,而不能答一语。问以嘉定伯姓名,而亦茫然不知。其伪无疑。然稚年何能辨此,必有大奸人挟为奇货。务在根究,宜敕法司严究。”初七日,有内官把密疏进上道:“东宫足骭异于常形,每骭则双,莫之能诬。”弘光命卢寺人拿至阁老马士英寓房,问是如何。士英具一本道:“臣病在寓,皇上令竖臣以密疏示臣。臣细阅之,其言虽似而疑处甚多。既为东宫幸脱虎口,不即到官申明,而走绍兴,可疑一也。东宫厚质凝重,此人机辨百出,二可疑也。公主现养周奎家,而云已死,三可疑也。左懋第在北,北中亦有假太子事。懋第密书贻蔡栾琛,今栾琛抄誊进览。是太子不死于寇,即死于北矣。原日讲官方拱乾在姑苏,容密谕来京辨之。如其冒充,当付法司,与臣民共见而弃之。如真东宫,则祈取入深宫,留养别院,不成分封于外,以启奸人之心。”弘光看了士英本,把穆虎、高成同王之明,会同九卿科道午门会审。适值方拱乾从姑苏来,为从逆一案未明白,与马士英密疏巧凑。
安危定自关宗社,忠义何曾到鼎台。
且说阮大铖用计,非常结识了马士英,安插亲信,企图入阁。便连士英也弄他去了,赐蟒玉未久,就升了兵部尚书,还是统兵防江,放肆越甚。入朝谢恩,又令杨维垣上一本,请恤三案被罪诸臣。却又便细细开列姓名。弘光只批该部酌议。时有礼部尚书顾锡畴,已被大铖谗谤,士英勒令乞假回籍。又唆御史张孙振上一本道:“在告尚书顾锡畴险邪,有玷秩宗,乞赐追夺诰命。”本里专指他请削温体仁而谥文震孟为秉公废公。弘光批令锡畴致仕,震孟、体仁该部确议。一时朝野沸腾,民气不平。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化。
不知真赝堪凭吊,铁石肝肠亦惨淡。
瞻尘展祭心如割,忍听哀声不泪流。
不幸江上屯兵者,空缺月明吹洞箫。
只恐潜龙果非谬,便愁翼虎复成灰。
且说通政杨维垣,已转升了左都御史。南市那些轻浮的秀才,就造一谎言道:“马阮张杨,国势速亡。”本是满京人不平的了。维垣见有那太子一节,不管真假,忽飏言道:“驸马王昺侄孙王之明,状貌与先太子无二。”兵科给事中戴英,就把这话作了证据,上一本道:“奸人王之明,冒充太子。须敕多官会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