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连累面极广,粉碎力极大的政变几近将有本事的武将文官全数断根,先皇也是以完整落空了民气,各地都开端呈现兵变的山匪和百姓,官兵弹压无能,眼看着这南明江山就要礼崩乐坏,完整崩塌,这时,长年镇守边陲的安王李越却俄然在未得诏令的环境下回京勤王。
事情到这里却还没完。于贵妃借着此次政变,大肆解除异己,将昔日拜在定安公门下的诸多武将和夙来喜好弹劾她的御史文官之流皆扣上了定安公朋友的罪名,与定安公靠近的人家多被诛了九族,实在扯不上关联的也被停了职,贬为了百姓。
答案不言而喻,于贵妃大败,安王以绝对的兵权入主东宫。先皇不肯退位,但一来兵力不敌,二来,素有贤名的大儒宋景然重新出山,向天下百姓诉说这些年来安王在边陲奋勇抗敌,保卫国度,善待本地百姓的各种,宋景然门下弟子浩繁,很多都在朝为官,口口相传之下,也让安王成为民气所向。
意映勾了勾嘴角,眨了眨眼睛,低声问敏元:“母亲,您感觉老定安公是个甚么样的人呢?”
更加蹊跷的是,官兵前去封住定安公府时,竟然已是人去楼空,府里的主子全都不见了踪迹。厥后定安公世子佳耦在流亡的路上被抓住,还没来得及押送回京,便得了瘟疫病死在回京的路上。至于定安公夫人和定安公世子,以及定安公二儿子那一房人则都逃之夭夭,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
意映笑着点头,母亲不提她也不会去于氏那边找不痛快。俄然想起一事。她那日被连靖谦援救后,奉告了他长信侯府的一个奥妙,也不知现在他的事情有没有停顿了。
皇上为那些不起眼的文臣昭雪,究竟有甚么用?是为了贤明的名声吗?
当时的天子,也就是先皇,以丹书铁券证,赐了他世袭的国公爵位,定安公府一时成为超然的存在。但是,定安公过了三十六岁便退隐了,不再过问朝事,常日里不恃宠生娇,更不居功自伟,先皇由此对他更加看重。
是因为顾忌武将吗?可这也太极度了,现在朝中几近没有可用的武将,如果为那些人昭雪,不也能获得一批强大的权势吗?
谁知到了定安公四十岁那年,都城却产生了轰轰烈烈的景宁政变,而此次政变的配角,便是定安公连老太爷。
归去的路上,她脑筋里一向几次想着母亲的话。
敏元看了一眼她等候的眼神,却无法地摇了点头:“娘只敢必定皇上有五分是信的,剩下五分,倒是不得而知了。”
意映皱了皱眉,敏元却不再说下去,换了个话题同意映说了几句,意映便借口累了带着半月和肖妈妈辞职了。
敏元一怔,不由道:“如何俄然问起他?”又表示丫环们退下,脸上闪现出了一些庞大之意。
先皇得知天下百姓都是恨不得他顿时去死,让安王即位后,气得吐血,当夜就去了。
便是如此,为甚么不扯些借口一道为当年受毒害的武将们昭雪呢,触及到的家属那样多,如果尽数昭雪了,并是能青史留名的豪举,何乐而不为?
敏元见她入迷,笑道:“想甚么呢?”
意映心一沉,这就是帝王之道吗?万事皆不成全信。
她本日问起这件事,也是想借母亲的反应,看看当今的态度,固然宿世连靖谦确切如愿为祖父翻结案子,可因为她的重生,已经呈现了很多变数,她没法必定,在这件事上不会呈现甚么不测。帮人帮到底,她既然已经卷入了这件事,就没想过毫无用处的脱身出去。
“那天子娘舅呢,他也感觉连老太爷是冤枉的吗?”她心头一跳,脱口道。
她摇点头,笑道:“也没甚么。只是我自小传闻了很多老定安公当年奋勇杀敌的事迹,不太信赖他会谋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