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出身陈留蔡氏,从春秋战国连绵至今,源远流长,蔡邕以史教女,蔡文姬小小年纪,对于天下局势,家国兴衰,深有了解,更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事理。
跟着顾承道出布局,贾诩瞳孔收缩,拜倒在地:“殿下,此计凶恶,还望三思!”
顾承眉头一扬,蔡文姬的小耳朵也竖了起来。
波澜壮阔,大幕揭开!
这与袁绍数年前去官不受有关,但两兄弟在袁氏中的职位高低,也一眼可见。
虎贲中郎是虎贲中郎将部属官员,属于中层将领,有鉴于袁术年纪悄悄,不敷以服众,才如此安排,很较着,今后的虎贲中郎将必是他,这就是最顶尖的官二代,早早铺好了路。
师出驰名,非常关头,现在肯定袁氏支撑黄巾,摆荡大汉国本,顾承目光明灭,缓缓隧道:“如何治袁氏之罪?”
贾诩道:“殿下,这五万道兵,袁氏拿不去!”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都没有好了局。
如何挑选,不言而喻。
但此时发明,能帮手太子如许的雄主,建不世之功业,才是男儿所愿!
桥玄心知肚明,却毕竟没法做到,还是让袁术袁绍上了疆场,得了军功,可见袁氏在朝堂上的根底之深,权势之大。
“堵不如疏,忍不如化,常常这类嫡庶间的敦睦,才是最可骇的隐患!”
顾承沉吟,蔡文姬忍不住插了句话:“文和先生,这是不成能的。”
贾诩闻言一惊:“殿下,汝南袁氏非平常世家,不能轻动啊!”
实在是这两位同属袁氏后辈,官位差异太大。
要么盛极而衰,家道式微,乃至换上一个雄主,还要开刀立威,有颠覆之祸!
“嫁奁!”
张良字子房,顾承此言无疑是必定与期许,饶是贾诩老奸大奸,都有热血沸腾之感,大声应道:“诺!”
顾承五指一张,一卷书册载沉载浮:“黄巾未尽,献书地皇,这一局非常人可为之,去吧,吾之子房!”
平复黄巾中,他启用了刘备、曹操、孙坚,却没给袁绍袁术机遇,反倒表示打压。
现在大汉内有隐忧,四夷不平,顾承上位不久,袁氏不动,他不成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去动这最强大的世家。
顾承点头:“不然,我倒以为,现在是最好的机会!袁逢袁隗已老,袁绍袁术还未崭露头角,没有服众的声望,等再过几年,他们通盘接管袁氏权势,将更难对于!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我有一计,你听听……”
蔡文姬目露敬佩,顾承思考半晌却道:“袁氏根深叶茂,权势庞大,这仅仅是出一口恶气,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境地!”
对于权倾朝野的袁氏,贾诩显得很慎重,再细细看了战报,挑起眉头:“袁氏后辈,最得力的两位后辈,袁术任虎贲中郎,袁绍任佐军司马?”
“世家早已尾大不掉,计虽凶恶,可除大患,世上没有万无一失之事,我冒得刮风险!”
顾承问:“关头在那里?”
汝南袁氏在天下八大世家排名第一,四世三公,三公本已位极人臣,他们家四代都有人出任三公,此中一代还是兄弟两人都任三公。
太尉袁逢德高望重,袁术作为其嫡子,有了功劳,必定能从虎贲中郎的位置敏捷往上爬,将来怕不又是一名三公!
贾诩缓缓道出连环之计,最后总结:“待袁氏锋芒过盛,独占鳌头,殿下当一并打压八大世家,分化制衡!”
贾诩眸子一转,计上心头:“殿下,待黄巾乱平,可停止庆典,大宴群臣,招各将入京,同时正式开端选妃!”
顾承实在早有判定。
贾诩道:“天下世家,即便是袁氏有不臣之心,也送来了族内最仙颜贤德的女子,这是一场明争。换成其他事情,世家之间能够同气连枝,但争夺将来的皇后之位,有你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