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巷离西湖不远,多绕上几步,转出巷子,面前便是一片豁然开畅。端五过了有些日子,小暑将近,湖面上新荷初展,随风翻滚出一片绿浪,暗香浮动。白日里湖上不见寻欢作乐的花船画舫,偶有一两只蚱蜢小舟藏匿在层层叠叠的荷叶间寻幽,安闲闲适,好一番离尘清境。
说话间殷乙已套好了车,进店铺搀扶起杨三郎一步步地朝朱心堂外摸去。徒弟坐回柜台背面,冲他拜别的背影淡然一笑,摇了点头,便低了头捣弄那剩下的半铫子猪胆膏。
徒弟取过我手里的荷叶,翻来覆去看了一会儿,非常对劲,甩了甩荷叶上残留的水珠:“杨主簿何必,便是捶破了本身的脑袋,也没法挽回一二,又何必多此一举。”
朱心堂里缭绕着苦涩的药气,杨三郎仿佛做了一场大梦,从浑沌中醒转,周遭的统统皆因暗中显得浮泛,他寻不到一丝丝的亮光。除却无尽的暗中,倒也不觉旁的甚么不适。
适应了一会儿,他能发觉到本身正坐在一张高椅内,眼上蒙扎了一条布帛,只因不能视物,不知现在是甚么时候。他抖抖索索地探出一手摸向本身的双眼,还未触及到脸上的布帛,便教一只手稳稳地抓住了腕子。
我在近岸的处所折下几张鲜嫩的荷叶,转头雀跃地向不远处的徒弟挥了挥。
杨三郎躬身向徒弟长揖下去,再直腰昂首时,目光正撞上徒弟和蔼可亲的笑容。“倒无需你散尽家财功名,只需你的,一双目珠罢了。”
徒弟点头笑过,转向杨三郎道:“主簿饱读诗书,又是个风雅人,此情此景有甚么说法没有?”
“杨主簿如果肯,还请抓紧些,再耽搁了,恐我也有力还谢娘子一双眼了。”徒弟顿了顿足,转头冲我招招手,我紧跟到徒弟身边。
说着他将熬煮猪胆膏的瓷铫子揭了盖,手腕一动,两颗目珠顺着荷叶的倾翻,一同落入猪胆膏中,在墨黑的膏糊中滚了两滚便消逝不见了。
徒弟将瓷铫子从小泥炉上端下,摸出一只小瓷瓶,详确地挑了一部分猪胆膏进瓷瓶,严严地封了口,走到杨三郎跟前,拉起他的手,往他手内心一塞。“一会儿我命殷乙送你归去,这猪胆膏一日两回,点入谢娘子眼中,不出旬日便能重新视物。只是杨主簿因失了目珠,自此……”
杨三郎蓦地停下来手,晃了晃晕乎乎的脑袋,不甚肯定地探听道:“朱先生的意义是……另有体例?”
“杨某为门庭光荣的私欲已然大错在前,若能得一二挽救,即使是散尽家财,重回白身,在所不吝,先生尽管说便是。”
徒弟言罢便回身自顾自地朝朱心堂方向走去。
“我懂,多谢朱天赋生全。”杨三郎握紧手中的小瓷瓶,熬煮猪胆膏的苦涩气仿佛已沁入了他的喉舌,苦得化不开。
“杨主簿慎重。”醇厚亲热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我能保你不觉疼痛,可你也莫要去自寻痛感。”
屠户家的娘子眨了眨眼,半懂不懂地不知该如何接下去。
这话连我听了也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我忍不住昂首去瞥杨三郎的眼睛。
不出几日,巷口刘家酒坊的九儿领着她弟弟兴儿来了朱心堂,手里提了个小酒坛,说是这回的酿的梨斑白,最后一坛子,没舍得卖,拿来送给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