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早餐,杜七又带了梅智去县城,这回倒是寻梅秀才去了。
只是听闻是受了风寒,杜六姐就远远的站了,并不上前。
这是怕李氏过了病气。
就算衙门不欺负人,可外头这么大的风雪,也叫人悬心。
两个半大少年,带了病孩子,宋大夫也不放心,号召儿子送他们归去。
桂家老宅这边,还不知昨日“消息”有这般惊险后续,直到桂二爷爷与桂二奶奶亲身过来,世人才晓得梅晓抱病之事。
杜七再次谢过,梅智虽没有说话,却也是面带感激,眼圈发红,。
梅秀才家小丫头抱病的事,也在村上传了开来。
李氏面上又暖和几分,点点头道:“嗯,转头我就喝,智哥儿跟你娘舅下去吧。”
目睹梅晓病成这个模样,却只要两个半大孩子露面,宋婆子少不得在心中腹诽几句“后娘黑心”,这倒是将梅家的小李氏与杜家的李氏都骂出来了。
比及梅智醒来,宋大夫已经来了,正给梅晓诊脉。
梅智想要留下,李氏暖和道:“你爹娘都不在,囡囡还希冀你看顾,不差这半日,先下去歇了,明儿白日你照顾囡囡。如果连你也跟着病了,还叫你娘活不活?”
李氏惦记儿子,心中悔怨不及。早该拦着儿子,一个半大孩子出面,谁晓得衙门认不认?如果他们欺负人,或者是直接将儿子也抓出来,那可真是要了命了。
梅家与宋家间隔不近,明天杜七舅甥两个抱着个病孩子慌镇静张的模样也落在人眼中,今早宋大夫又去了杜家,少不得有人上门刺探。
宋大夫这才接了。
到底不是心狠之人,晓得梅晓受了风寒,李氏赶紧让到上房,又忙不迭的叮咛人熬药。
梅晓没有退烧,李氏已经叫人熬了第二贴药,正亲身给梅晓喂药。
宋大夫吓了一跳,赶紧接了畴昔。
就算是收留他们兄妹两个,李氏母子也无需做到这个境地,但是前有杜七顶风冒雪跟着去衙门办理,后有李氏这个后姥姥彻夜不眠亲身照看梅晓,这如何跟常日里娘说的不一样?
梅智看在眼中,眼中带了苍茫。
乡间人家,虽也讲究“男女有别”,却都是成年男女,也没有甚么“男女七岁分歧席”的端方。
正心急如焚,听到前院有动静,李氏赶紧迎了出去。
梅家倒是分歧,梅家两代读书人,自夸为书香家世,夙来讲究个“端方”。
梅晓的烧虽没完整退,却也没有明天那样热了。
杜七看着笨拙,这半年倒是心智长大很多,对宋大夫道:“下午衙门来人,我二姐觉得是追赌债的,就打发智哥儿翻墙去我家找人,将囡囡藏在老屋柜子了。”
宋婆子见状吓了一跳,忙接了一把手,将梅晓安设在炕上。
屋子里闷热,炕上摸着也烫手,梅晓得身上盖了两层被子,明显李氏将杜七转述的医嘱听出来了,在给梅晓发汗。
这会儿工夫,宋大夫已经抱着梅晓进了院子,杜七也赶紧跟去,梅智用力握了握拳头,跟着出来。
待看到杜七完无缺好的站在那边,李氏才神魂归位,留意起旁人。
李氏的亲爹老李头与前面的公公杜里正都是宋大夫年事相仿的老友,目睹着李氏没有如传言中的坏了性子,还是保存几分良善,宋大夫心中多少也有几分欣喜。
杜里正没有露面,明显是不在家,梅晓却能安设在上房,这当是李氏的主张了。
杜家,正房。
杜七仔谛听了,接了药包,收好方剂,一边伸谢,从荷包里拿出两块碎银子,足有5、六钱。
梅智看在眼中,小脸阴沉沉的。
杜六姐听到动静,也赶过来。
传闻是冻伤,少不得要检察梅晓身上。宋大夫先细心诊脉,然后带了杜7、梅智去堂屋,留下宋婆子检察梅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