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人仿佛不该该来当官,更象是山中那些清心寡欲的求道者——刘胤在心底里暗道,不过他还是很有礼节地拱手道:“鄙人中尉右丞刘胤,因为一件案子牵涉到一些过过往的旧事,想在贵阁查阅一下档案,但愿能够获得令史的帮手,不知令史如何称呼?”
面对如天兵神降的中尉府差官,被捕的那些内奸毫无例外埠满脸骇怪,大部分只能是束手就擒,个别的诡计负隅顽抗,也被早有筹办的中尉府差官当场擒获。产生过黄染逃逸闻务以后,中尉府在访拿力度上,大大地加强了。
陈寿?刘胤不由多看了他几眼,本来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确就是如雷贯耳啊。三国志能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中国汗青上的四大史乘,这与陈寿的才调是分不开的。史载陈寿字承祚,益州巴西安汉人,幼时聪明,勤敏好学,曾拜同郡名流谯周为师,曾任卫将军主薄、散骑黄门侍郎、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等职。
真要从这浩如烟海的卷宗当中寻觅到关于魏延的质料,刘胤想想就头疼。还好陈寿仿佛轻车熟路,很快地就从书架上取下刘胤要的质料来。
当然,身为中尉右丞,刘胤还是没有直接进入东阁观核阅档案的资格,他拿着从执金吾何曾那儿开具出来的公文,进入了东观阁。
天亮的时候,中尉府的地牢内已是人满为患,不过抓捕行动并没有由此而停歇,对个别漏网之鱼的通缉仍在大街冷巷停止,成都九门的城门令均接到了中尉府要求共同缉查的公文,九座城门防备森严,严格地盘问着过往的行人商旅。一时↖,间,成都城内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阿坚一向如影随行地跟在刘胤的身后,刘胤进屋去查阅质料,他便站到了门口鉴戒。
东观阁的楼舍与众分歧,房屋的主体下方是悬空的,架着几根粗大的木桩,很象南蛮在丛林中搭建的那种竹楼,每幢楼舍的一侧有斜坡形的木制楼梯。
刘胤轻唔了一声,想比于这些独特的修建,他更体贴修建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