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罗斯福为对英国人的兵器援助打算想出了一个绝妙的避开《中立法案》兵器出口条目的借口――租赁。在他的口中,英国人此次不是采办兵器,而是以130个外洋军事基地为抵押,向美国当局租赁借兵器。
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你的邻居家里着火了,而你手里刚好有一根能够用来救火的水龙带的话。你不该让他事前付钱买这条水龙带,待火灭后邻居原物归还便可。如果到时候水龙带无缺无损地的话,你就不会有丧失。如果水管破坏了,你天然能够让他按价补偿。”
敦克尔刻,6月4日,凌晨。亚历山大少将乘座着一艘高速摩托艇巡查着海岸线,以确认统统英国远征军兵士都已经撤离。然后他返回船埠区并乘船前去多佛,成为最后一名分开敦克尔刻的英国甲士。
比践约翰手中报纸上的这段报导:“安德鲁上尉批示着他的连队,打退了德军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当侧翼友邻军队呈现缺口,他又主动带领36名流兵,赶去援助,击退了起码500名德军。最后当他的军队弹药耗损殆尽,他才带着仅存的8名官兵,在深至下巴的水里艰巨跋涉16000米,回到前面的阵地,并很快再次投入了战役……”
在畴昔的7天中,合计有222艘水兵舰艇和约莫800艘官方船只插手了此次撤退行动,超越33万人从这个港口逃出了生天,6.8万人在撤退中阵亡、受伤和失落。
在这类环境下,丘吉尔再一次教会了约翰甚么叫政治家的聪明。一场言论风暴胜利地把此次大溃败包装成了“古迹般的挽救”。英国公众开端将这些敦克尔刻的幸存者当作豪杰而不是败军来欢迎,不竭给他们奉上茶、食品和卷烟。
在他身后,敦克尔刻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火焰的可骇天国,厚重的油烟从燃烧的车辆和物质上升起。而再远一些的处所,法军第1个人军仍然在明知本身已难以脱身的环境下搏命死守阵地。
约翰也承认,如果英国远征军的主力没法撤回英国,对于英国而言将是一场庞大的灾害。现在英军固然落空了大量的设备和军需物质,但为今后的战役保存了一多量具有战役经历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将会成为今后反攻的骨干力量。
但是,这两天英国人接连停止的多场大型庆贺活动,还是让遭到宿世东方思惟影响的约翰有些跟不上英国人的思路。明显被人打得丢盔弃甲,却像打了大败仗一样来庆贺,不晓得的还觉得海峡对岸的德国人才是战役的失利者呢。
在报导的最后,作者高傲地宣布这位哈罗德・安德鲁上尉已经被乔治六世授予了英国联邦军队的最高名誉――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此后,人们在提到这个上尉姓名的时候,都必须在之前冠以“V.C.”的称呼,以示尊敬。
在约翰看来,敦刻尔克大撤退与其说是一场战役,倒不如说是在德军穷追猛打之下被逼无法的流亡之举。如果不是法国人的捐躯、坚固的海滩(航空炸弹的弹片难以有效散飞,杀伤力大大减低)与大雾气候,以及坦南特水兵上校的神勇演出(带领12名军官和150名流兵,胜利带领构造了30万人登船),英国远征军差点就被德国人完整留在了这片海滩上。
除了甲士,一些主动参与撤退行动的布衣也被媒体广为歌颂。BBC乃至将在英吉利海峡淹没的游艇“布莱顿女孩”号的故事改编成了播送剧。盛赞他们决然“分开明净的天下,航入天国之火去挽救我们的兵士。现在这艘小轮船,如同她统统被击毁的英勇的姊妹们一样,成为不朽。”
约翰这边还在感慨丘吉尔的“洗地”才气,一名美国的“洗地”妙手再一次革新了他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