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拳学序----佚文手稿
中百姓国五年十一月直隶完县孙禄堂自序
2、是编标举八卦拳生化之道,大纲挈领条目井然,其挨次,首自虚无式而起,至太极情势,此二者为八卦拳之根本。由无极式提及,乃至於神化不测之服从学终,是为全编条目。内里起点,进退伸缩,窜改诸法,一一详载。练习时,凡一动一静,按此定法,不使庞杂。则此拳之全部大用,神化妙用之功,庶几有得,可为世道用行舍藏之大用矣。
凡例
1、是编为修身而作,取象于数理,立体于卦形,定名于拳术,谓之游身八卦连环掌。内藏十八膛罗汉拳,兼有七十二截腿,七十二暗脚。至于点穴、剑术、百般兵器,均於拳内含藏。以上诸法,皆以实施体育,强健筋骨,庇护身材为正宗。
7、是编除各式之指导外,其他统统引证,均与事理相合,迥非怪力乱神之谈,学者不得以异端目之。
彼自分门径,独守一支者,是自划限定,不能扩大己之知识也。夫学业之途无尽,彼之技艺,己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己之身材有亏也。己之技艺,彼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彼之身材有亏也。故志于豪杰,欲练拳术,必须先将内家拳学,不管何派,先格物致知,身材力行乃至极处,嗣后再与表里二派同道之人,相互研讨,各得其益。若能研讨十数家技艺,将理得之于心,与己之理化合而为一,其他不管中外技艺,即便形各相别,习练相殊,其理可一见而知也。孟子云:尧舜之道,孝弟罢了矣。拳术之道亦无他,力量和顺罢了矣。
易之为用,泛博精微,上自内圣外王之学,下迨名物象数之繁,举莫能外。而于修身治已之术尤其详确。乾文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健也,自强也,非虚无杳冥而无可朕兆。余自幼年即研讨拳术,如是者丰年。嗣来京,获见程先生廷华,始知有“八卦拳”,因从而受业焉。拳式始于无极,终究八卦,平分两仪、四象,天赋、后天、缩力、顺行,正变错互,无不俱备。然后知易之为用之泛博精微也。但程先生只凭口传,未著专书。余恐久而换其传也,爰不辞固陋,每式绘之以图,并于各式后附以浅说,非敢自矜一得,亦聊以广先生之传已耳。“八卦拳”不知创于何时何人,闻有董海川先生者,精技击,好遨游。尝涉迹江皖间,遇一异人,传以此技。后董先生传之程先生廷华、李先保存义、尹先生福、马先生维祺、梁先生振普、张先生占魁、史先生6、王先生立德。自是而后,尹先生复传之马桂等。李先生传之尚云祥、李文豹、赵云龙、郝恩光、郭永灵、黄柏年、李海亭、耀亭等。张先生传之王俊臣、韩金镛等。余与张玉魁、韩英奇、冯俊义、阚龄峰、周祥、李汉章、李文彪、秦成等,则皆亲灸程先生之门者。缕[尔见]述之,以示不忘所自也。
民国五年七月门生吴心彀序
11、此八卦拳术,干系全部精力,而能却病延年,又不但于习拳罢了。
中华民国五年四月孙福全序于京门
(首页丢失)......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皆秉六合之全气全理而成,其形体百骸,推之环球无异也。人既无异,即万理出于一源,万派出于一脉也。何拳术之道,偏分很多门径?甲藐乙,乙藐甲,各出己技,相互朋比。推原其故,实因拳理未明,内具反面之气,而始生出很多支节耳。
余思万法既由一脉相传,形骸百官又无差别,彼所能者,己亦当能,己所学者,彼亦当学,存彼己之见者,大略因初学时气质未化,不能得格物慎独之功也。前贤云:贤人之道无他,在启知己良能,顺其天然,作到极处,而成一个全知全能之完整人耳.拳术亦然,凡初学习练时,但顺其天然力量练去,不必格外用力,练到极处,亦自成一个有体有效之豪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