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卦拳学 > 第3章 自序

我的书架

余思万法既由一脉相传,形骸百官又无差别,彼所能者,己亦当能,己所学者,彼亦当学,存彼己之见者,大略因初学时气质未化,不能得格物慎独之功也。前贤云:贤人之道无他,在启知己良能,顺其天然,作到极处,而成一个全知全能之完整人耳.拳术亦然,凡初学习练时,但顺其天然力量练去,不必格外用力,练到极处,亦自成一个有体有效之豪杰耳。

5、八卦拳术,不过易数周遭二图之理,昔武候作八阵图,此中氤氲窜改,奇妙莫测,实在不过以巨石为之,八八成行六十四堆罢了,拳术中精微奇妙,其变无穷,有神化不测之机,亦不过以数式数形,纵横联络窜改罢了,溯其源,皆出於河洛理数之原也。

4、拳中数形,不过作万物之纲领,若习熟谙,则纵横联络,全部分歧,不唯取数形数式习之则已也。朱子云:盖民气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拳术始教,即凡全部之式,万物之形,莫不由於数式数形而时习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穿焉,则万物当中目有所见,心有所感,皆能师法,彼之机能,而为我用矣。

6、是编为体操而作。只叙八卦拳之实益议理,但取粗鄙易明,原非等於词赋文章,固不得以文理拘也。

余尝自揣三元性子;形意比方钢球铁球,表里诚笃如一;八卦比方绒球与铁丝盘球,四周小巧透体;太极如皮球,表里虚灵,有有若无,实若虚这理,此是三元之性子也。形象虽分三元,要不出人丹田之气也。六合人三才,亦即太极一气之风行也,故三家合为一体。今后好武诸君,务去相互之见。谚云:一处不到一处迷。此言良非虚谬。吾人练艺,总要与同道中人相互研讨,始能无益。然八卦拳学,不知创自何代何人,前吾师程先生,亦未知其源流。但云此技古时未传于世,多数隐于释道两门。至前清有董海川先生,直隶文安县人,平生好武,尝遨游四方,一日至江皖处所,遇一异人传授此技,数月得其精奥。后至北京传授弟子多人。余师亦在其数。今后诸弟子又各传门徒,此技之妙,遂传播于社会矣。但此拳俱是口传,并无谱可证,或间有抄本附会之说,并无教科入门堪作真本。且有者多存私心,不肯轻示于人。现精此技者虽不乏人,然隐于世者多,传与人者少.社会后生弟子倾慕此技,因无册本可考,又不得口传授受,遂令人举步望洋而生止足之叹。余得程先生传授后,朝夕练习,又有李先保存义亦精是技,经常唆使,数十年略得此中梗慨。思欲立谱以传后代,然无根据在前,诚恐鉴定有谬。但步步循理假想,夫太极八卦形意三门,实出一人遗传,盖万物生于一理,拳门生于一气,理既相合,而形又何别?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余所著形意拳学,表面由明善以复初,亦即万殊一本之道也。故公余之暇,探辑群言,付以己意,不揣冒昧,遂将所习之技,编辑成书,以聊助爱技击后代钦好者或作入门之径,是则余之志也。余本军人,才短于文,书中有分歧之处,望乞诸君子随时唆使为感。

余所述形意拳学,年前已出版矣.乃于八卦学,未能笔之于书,每怀谦然未安。因思幼从余师李魁元先生时,先生常云六合之理,窜改无穷。晤对闲谈,常提及北京有八卦拳术一门。其技之精,理之细,亦甚奇妙测。余当时存诸心中,总未得门而入。至丁亥年,因事赴京,在白西园先生处遇程廷华先生。白君与余指引相见,云先生精通八卦拳术。初见先生练时,其意与形意拳大相差异。时余练形意拳方三四年工夫,于相互之劲,不能周知,心虽倾慕,又恐与本身所练之拳力量反面。后先生见余屡思迷惑,死力开导拳中之理,余始免除狐疑。方动手时,觉与形意拳术力量相背,至年余工夫,两拳之劲微觉相合。每日早习形意,晚习八卦,如是十余年,两拳之劲,始不分相互,练习亦不分迟早,两体亦觉如一。此时始悟十年前,初与先生练时,并非两拳之劲相背,乃我身中之力量有亏也。自此今后,每遇同道之人,不分门类,相互研讨,又十余年,自发身中两拳之劲合一。又有各家同道之人,各法互助,乃至用时,起落进退刚柔伸缩,无不自如,当此之时,艺贯二家,学业精进,心中愉悦,自发得全部无所不知矣。乃至辛丑年,又遇同道张秀林,杨春甫二君,精于太极拳学。余心又有甚爱之。及与二君相互研讨,扣问此拳之劲,心中大相骇异,觉作所练两拳之劲,又有各家之法互助,然并不能与此技之劲相合适,是以又与彼等加意研讨三四月工夫,始略得其当然之理,如是复练习三四年,并不能知其底确详细之理,后至民国元年,在北京得遇郝为真先生,先生�

推荐阅读: 好辰光     密斯特传奇     海贼之极乐净土     爱再来一次     婚期已到:老婆,复婚吧     婚后试爱:隐婚冷少请放手     指染成婚:老公别太急     独家婚恋     未爱同居     姽婳仙     一念情深:总裁大人吃定你     至尊中奖系统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