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约于北宋时开端风行,为一种直幅的用以吊挂的款式。宋、元、明初以画轴居多,明中叶今后书轴才逐步增加。“屏条”呈现于明末清初,乾隆今后尤盛,为一种成组的狭长直幅,每组或四幅、或六幅、或八幅,乃至有十幅以上的,也偶有二幅的。小幅书画普通称为“页”,裱成半数硬片,加上封面,称为“册”或“册页”。
书画著录可分三类。一类为内府保藏著录,如宋《宣和书谱》、《宣和画谱》、清《石渠宝笈》等。一类为私家保藏著录,如安岐的《墨缘汇观》、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等。一类为经手或过目标著录,如郁逢庆的《书画题跋记》、吴其贞的《书画记》、顾复的《平生壮观》等。
明朝以来又常见一种“罗纹纸”。纸初制成时为“生纸”,加工后成为“熟纸”。东晋、隋、唐、宋、元书画用纸多数是颠末捶、浆的半熟纸,也有只捶不浆,或捶后填粉的。明清以来,又有刷以云母、矾水的极熟笺纸。生纸始用于元明问,明正德、嘉靖今后,因泼墨大适意画鼓起,遂逐步风行起来。
从另一方面说,因为当代名家,特别是大名家的作品多数颠末前人鉴藏和著录,如果俄然呈现一件号称汉晋唐宋名家的作品(出土文物除外),而各种著录中又全未记录,那十之八九是伪作。
当然,作伪者即便利用新纸绢也多将其做旧,是以辨伪者必须会辩白做旧和原旧。惯用的做旧体例首要有,以脏水或赭石、藤黄等颜料染,以油烟薰等。据赵汝珍《古玩指南》记录,旧时多做成鼠灰、麦黄二色,前者是用旧糊墙纸加碱水与伪作同煮,然后晒干,后者是用红糖水调藤黄染成,然后抹以香灰。
书画家传记及诗文集、条记等常常保存了很多有关书画家生卒年代、平生事迹、艺术成绩、亲朋来往、作品创作和传播等的贵重质料,而这恰是我们考据的首要按照。如传世的北宋王冼《梦游瀛山图》卷(安岐藏本),款识自称作于“宣和甲辰”(1124年),而查阅王冼的有关传记,考出王卒于1124年之前,从而可鉴定图中的款识是别人所添的伪款。而明朝沈德符的《野获编》更记录了朱实曾伪作王维《江山霁雪图》的究竟。别的,对一些罕见作品传播的书画家,我们难以通过比较来辨别,也只能操纵记录来考证其艺术气势和笔墨特性。
至清末,书画家已无不竞用生纸了。书画家小我也有分歧的爱好和风俗,如北宋米芾喜用一种黄色的纸,明朝沈周、文徵明常用一种白棉纸,清朝刘塘、梁同书等多用蜡笺纸。
绢的质料和织造体例历代窜改不大,唯门幅的窜改较较着,如宋初至宣和间多数不超越60厘米,宣和今后渐宽,有至80厘米以上的,至南宋中期更有一米以上的。明末已有经研光的绢,清咸丰、同治以来,人们常用以书画。
书画的幅式首要有卷、轴、屏条、册页、团扇、折扇、春联等。“卷”发源甚早,是一种横长的,放在桌上边卷边看的款式,故也称“横看”或“行看子”。其本幅可长可短,也能够很多短幅联成一卷。五代、北宋的画卷常高至45厘米至50厘米,南宋时矮卷渐多于高卷,其高度大多不到30厘米。
要体味历代书画著作及其大抵内容和首要版本,可查阅余绍宋的《书画书录解题》,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