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昙生先头冷不丁见着他一母同胞的嫡妹“自甘出错”地和那婢生子谈笑晏晏,内心膈应得很,便拿话刺他们一刺,刺完也就罢了,正歪着脑袋眯着对小眼睛对高低打量阿枣,不想她姜明月本日不知吃错了甚么药,竟针尖对麦芒地顶撞起兄长来。
却说姜悔几次三番受辱,常常哑忍不发,打落牙齿和血吞,因他们一个长一个幼,一个嫡一个庶,身份有如天渊之别——这是他想当然尔,要钟荟说,姜家的嫡子和庶子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一样拿不脱手。
姜昙生一听“书上说”三个字一个头就变两个大,前面一席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待闻声“能人”二字却也回过味来不是甚么好话,他二妹仿佛在拐着弯儿地骂他。
姜昙生一手握拳,在她面前挥了挥,咬牙切齿地威胁道:“别觉得你是我mm我就不敢打你,再有下回本公子的拳头可不长眼。”说完把她往中间一搡,松开了手。
足见曾氏只知蝇营狗苟,在名利里陷得太深,器局实在狭小了些——也不看看姜家是甚么风景,眼下当然是烈火烹油,但能守着姜婕妤一座宝矿挖一辈子么?不想着催促一干后代读书长进,笃爱敦睦,他日同心合力地灿烂门楣,却在这一亩三分地里倒转腾挪,争那仨瓜俩枣,实在是因小失大目光短浅。
都道钟十一娘好性子,实在人生活着谁没点脾气?皆因无人触她逆鳞罢了。眼下这有眼不识泰山的瘦子不但触她逆鳞,的确要爬她头上掰下她的角,再在其上做个窝安家落户。
姜昙生仿佛闻声了她的心声,反其道而行之地上前两步,抄起姜悔案上的砚台,兜头将墨汁朝着庶弟泼去,泼完往地上一抛,石砚磕在砖石上,顿时断成了两截。
阿杏一贯比人慢半拍,阿枣却已经冲上前去,先把二娘子扶稳,一下一下地抚着她的背给她顺气,又查抄她的脖颈,姜昙生那一下并未使出十成力量,但是孩童皮肤幼嫩,勒出的一道红痕便有点触目惊心。
会羞恼便是还晓得廉耻,钟荟心说,另有得救,既占了姜明月的身躯,将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少不得在其位谋其政,想方设法地把嫡兄掰回正道上来。
一转头,发明人更肥,小山似地盘踞在门口,生生叫屋里暗了很多。
这少年郎到了必然的年纪,吹了气似地抽条生发,不啻于一场博戏。
钟荟踉跄着后退了几步,呛得一阵猛咳。
姜昙生与姜悔相差一年,年幼时非常肖似,但是揭盅一瞧,一个抽成一株顶风鹄立的青竹,另一个则吹成了一坨油光水滑的发面团。
是可忍孰不成忍。
“说不过就脱手,阿兄当真好本领!”钟荟倒是看不过姜昙生这放肆放肆的德行。有的事本身做得,见旁人做便分外碍眼,大凡放肆的人都见不得别人比本身更放肆,而终荟端方的表面下很有几分桀骜不驯。
次女扔进斑斓堆里,当然是锦衣玉食供着,近旁奉侍的奴婢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便是不晓事的孩童,养成了一副菟丝花般脆弱卑怯的性子。
待姜昙生看清始作俑者是谁,也不唉哟了,脸快速往下一沉,特长点着姜悔道:“打!给我往死里打!”
独具一格的姜大郎心无芥蒂地揪起二妹的衣衿往上一拽,钟荟就被拽得双脚离地,衣领卡着喉咙,一张难以置信的小脸因堵塞而涨得通红。
对于承嗣的嫡宗子的手腕就更一目了然了,只捧杀二字,任你是千里骐骥、干将莫邪,也都变作驽马、凡铁,更何况姜明月看着这嫡兄也不像甚么异质良材,若持续听任他这么没法无天下去,异日难保不闯出祸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