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瑶柱出宁波,治法与蚶、蛏同。其鲜脆在柱,故剖壳时多弃少取。
天赋须知
凡鱼、肉、鸡、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落汤中,其味方存而不散。若肉中之油,半落汤中,则汤中之味反在肉外矣。推原其病有三:一误于火大猛,滚急水干。重番加水;一误于火势忽停,既断复续;一病在于太要相度,屡起锅盖,则油必走。
同锅熟之弊,已载前“变更须知”一条中。
鱼翅二法
戒火锅
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或问:食之不敷如何?曰:俟食毕后另炒可也。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有趣。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且须扣水,水多物少,则味亦薄矣。
戒目食
迟速须知
器具须知
鳆鱼炒薄片甚佳,杨中丞家削片人鸡汤豆腐中。号称“鳆鱼豆腐”;上加陈糟油浇之。庄大守用大块鳆鱼煨整鸭,亦别有风趣。但其性坚,终不能齿决。火偎三日。才拆得碎。
上莱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且天下原有五味,不成以咸之一味概之。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示之。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
独用须知
名手调羹,咸淡合宜,老嫩如式,原元需挽救。不得已为中人说法,则调味者,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之,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矣。烹鱼者火候以补之,老则不能强之再嫩矣。比中动静,于统统下作料时,静观火色便可参详。
燕窝贵物,原不轻用。如用之,每碗必须二两,先用天泉沸水泡之,将银针挑去黑丝。用嫩鸡汤、好火腿汤、新蘑菇三样汤滚之,看燕窝变成玉色为度。此物至清,不成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成以武物串之。古人用肉丝、鸡丝杂之,是吃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且徒务其名,常常以三钱生燕窝盖碗面,如白发数茎,使客一撩不见,空剩粗物满碗。真乞儿卖富,反露贫相。不得已则蘑菇丝,笋尖丝、鲫鱼肚、野鸡嫩片尚可用也。余到粤东,阳明府冬瓜燕窝甚佳,以柔配柔,以清入清,重用鸡汁、蘑菇汁罢了,燕窝皆作玉色,不纯白也。或打作团,或敲成面,俱属穿凿。
鳆鱼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成混而同之。如同贤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概。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遂令千□□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在死城中告状矣。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发心花顿开。
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吝物力。鸡、鱼、鹅、鸭自首至尾,俱有味存,不必少取多弃也。尝见烹甲鱼者,专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鲥鱼者,专取其肚而不知鲜在背上。至贱莫如腌蛋,其佳处虽在黄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专取其黄,则食者亦觉索然矣。且予为此言,并非俗人惜福之谓,借使暴殄而无益于饮食,犹之可也;暴殄而反累于饮食,又何必为之?至于烈炭以炙活鹅之掌,刺刀以取生鸡之肝,皆君子所不为也。何也、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成也。
夏季长而热,宰杀太早,则肉败矣。夏季短而寒,烹调稍迟,则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当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当时也。帮手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当三伏大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宾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羞矣。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蚀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蚀芋芳是也。其他亦可类推。有过期而不成吃者,萝卜过期则心空,山笋过期则味苦,刀鲚过期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胜利者退,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