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最好,而五言八韵之试帖,名家不选,何也?以其落套故也。诗尚如此,食亦宜然。今宦海之菜,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各种俗名皆恶厨成规。只可用之于新亲上门,下属出境,以此对付;配上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方称。若家居欢宴,文酒开筵,安可用此恶套哉?必须盘碗整齐,整散杂进,方有宝贵之气象。余家寿筵婚席,动至五六桌者,传唤外厨,亦不免落套,然练习之卒,范我驰驱者,其味亦终竟分歧。
鲥鱼用蜜酒蒸食,如治刀鱼之法便佳。或竟用油煎,加清酱、酒酿亦佳。万不成切成碎块加鸡汤煮,或去其背,专取肚皮,则真味全失矣。
海[1],宁波小鱼也,味同虾米,以之蒸蛋甚佳。作小菜亦可。
凡事不宜轻易,而于饮食尤甚。厨者,皆小人下村,一日不加奖惩,则一日必生怠玩。火齐未到而临时下咽,则明日之菜必更加生。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则下次之羹必加草率。且又不止空赏空罚罢了也。其佳者,必唆使其以是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寻求其所乃至劣之故。咸淡必适此中,不成涓滴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成肆意登盘。厨者苟安,吃者随便,皆饮食之大弊。鞠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导,讲授相长,作师之道也。因而味何独不然??
1哀家梨:传说汉朝秣陵人哀仲所之梨,实大而味美,入口消释,当时人称为“哀家梨”。这里是比方愚人不辩滋味,得好梨仍蒸食之。
(2)疏:粗米。稗:指粗食。
或谓:“民气分歧,各如其面。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之口乎?”曰:“执柯以伐柯,其则不远(4)。吾虽不能强天下之口与吾同嗜,而临时推己及物;则食饮虽微,而吾于忠恕之道,则已尽矣。吾何憾哉!”若夫《说郛》所载饮食之书三十余种,眉公。笠翁(5),亦有陈言。曾亲试之,皆阔于鼻而蜇于口,大半陋儒附会,吾无取焉。
同锅熟之弊,已载前“变更须知”一条中。
乌鱼蛋
配搭须知
戒轻易
夏季长而热,宰杀太早,则肉败矣。夏季短而寒,烹调稍迟,则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当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当时也。帮手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当三伏大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宾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羞矣。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蚀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蚀芋芳是也。其他亦可类推。有过期而不成吃者,萝卜过期则心空,山笋过期则味苦,刀鲚过期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胜利者退,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也。
切葱之刀,不成以切笋;捣椒之臼,不成以捣粉。闻菜有抹布气者,由其布之不洁也;闻菜有砧板气者,由其板之不净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厨先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莱。至于口吸之烟灰,头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一玷入菜中,虽绝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矣。
上菜须知
火候须知
时节须知
本分须知
乌鱼蛋最鲜,最难伏侍。须河水滚透,撤沙去臊,再加鸡汤、蘑菇爆烂。龚云若司马家制之最精。
调剂须知
凡人宴客,相约于三日之前,自有工夫平章百味。若斗然客至,急需便餐;作客在外,行船落店,此何能取东海之水,救南池之焚乎?必须预备一种急就章之菜,如炒鸡片,炒肉丝,炒虾米豆腐及糟鱼、茶腿之类,反能因速而见巧者,不成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