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包拯
包拯所处的仁宗期间,已经不象宋初那样活力勃勃,冗官,冗兵和冗费成为当时的三大灾害,老百姓的承担减轻,各地呈现了兵士暴动和农夫叛逆。面对如许的情势,包拯从忧国忧民解缆,主张对时政停止清算和鼎新.该当说,包拯的鼎新主张,其目标是为了稳固宋朝的封建独裁统治,但从客观结果上看,却无益于当时的基层群众.包拯之所觉得天下百姓所恋慕,启事就在这里。
主张鼎新
清官为民
包拯法律之刚正不阿在其出知庐州时获得了充分的反应。庐州是包拯的故乡,任知州时,他的亲朋故旧多觉得可得其庇护,干了很多仗势欺人,乃至扰乱官府的犯警之事。包拯决计大义灭亲,以示鉴戒。时恰有一从舅犯法,包拯不以远亲为忌,在公堂大将其依法责挞一顿,自此今后,亲旧皆屏息收敛,再不敢胡作非为。权知开封府时,包拯也做了两件深得民气的事。一是清算吏风,鼎新诉讼轨制。开封府旧制,凡往告状者,必须先将状纸交给守门的府吏,再由府吏转呈,是否审理,何时审理,则由府吏告诉。因为诉讼者不能面见长官,府吏常常借此欺诈讹诈,营私舞弊,而有委曲者常因送不起财帛而告状无门。包拯肃除此弊,大开正门,使告状者可直接至公堂见官纳状,自陈委曲,因而审案也更能公道公道。二是疏浚惠民河。惠民河也称蔡河,原自东京至通许(今属河南),中转淮河。后为了水运之便,又改过郑引闵水汇入,使之流量大增。时惠民河常涨水为患,大水时“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栰渡人”。包拯查知河水众多的启事乃“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遂决然命令,将统统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圃、水榭全数拆毁,使河水得以通畅。有些权贵持伪增步数的地券与包拯相争,包拯皆通过实地测量、考证,揭露其伪,并上朝劾奏,要求严惩。东京多皇亲国戚、达官权贵,素以难以管理著称,而包拯“立朝刚毅”,凡以私家干系拜托者,一概回绝,因此将东京管理得“令行制止”。也正因他法律严峻,不秉公交,“威名震惊都下”,在他以天章阁待制职名任知谏院时,弹劾权贵,“贵戚寺人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老练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枢纽不到,有阎罗包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