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陈襄
陈襄在仙居县为官期间,发明该县是个极其偏僻的处所,老百姓浅薄无知,不晓得教诲后辈读书。陈襄在一个春节大年月朔的那天,乘本地父老前来贺岁的机遇,写了一篇《劝学》,命弟子管师复在大庭中宣读,并奉告他们说:“办黉舍,培养人才,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客岁,我已上报朝庭,要求在本县办一所黉舍。目下,朝庭已正式批准。我筹办拿出半年的俸禄用于帮助办学。请你们有后辈的从速将其送进黉舍读书。”父老们打动得掉泪,都一一承诺。完工砌黉舍的那天,陈襄很早就来到工地,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跟修建工人一道插手搬运修建质料。在他的影响下,帮忙搬运修建质料的人越来越多。官府固然没有向老百姓乞助砖瓦、木料等修建质料,但老百姓也乐于馈送,乃至连织布、编席的人,支出未几的也情愿出钱帮助办学。过了几年,陈襄离职时,县里的男女老幼堵塞门路,攀住车辕,都舍不得让他走。好多老百姓为他送来农副产品,他都直言回绝。拱手与老百姓作揖,过了好长时候,好轻易才出了境。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举进士第,授建州浦城县主簿,历知台州仙居县、孟州河阳县、彭州濛阳县。嘉祐二年(1057年),以富弼之荐召试秘阁校理,判尚书祠部,编定昭文馆册本。六年(1061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召为开封府推官,除三司盐铁判官。四年(1067年)神宗即位,以谏议大夫奉使北辽。熙宁二年(1069年)迁修起居注,寻兼侍御史知琐事。论青苗法不便,罢言责,留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1071年)为王安石所忌,出知陈州,改知杭州,时苏轼、苏辙兄弟为杭州通判、陈州传授,多所酬唱。八年(1075年)派遣,迁尚书右司郎中,枢密直学士,兼侍讲。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人伦之鉴,可谓罕与等夷。元丰二年(1079年)坐苏轼乌台诗案,罚铜二十斤。元丰三年(1080年)三月十一日,薨于京师,年64岁。赠给事中,阶累升为朝散大夫,勋累升为护军,爵累升为上党郡建国侯。厥后累赠少师,谥忠文。
陈襄出知常州时,郡黉舍舍狭小,包容不了那么多门生; 颠末陈襄的再三尽力,不久便完成了黉舍的扩建事情。这座黉舍的范围和活力兴旺的气象,在四周州郡的黉舍中是首屈一指的、陈襄常常凌晨进入黉舍,坐着为门生们讲授经史,同时措置州内政务,从引毗陵一地学业有成的人,在江浙地区为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