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周敦颐
最后,《图说》还接收了道家和玄门思惟中的“无极”这一观点。如《图说》中的“无极而太极”和“无极之真”等。此中的“无极”成了他的宇宙发源论的首要范围。“无极”一词,出于《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这个“无极”早在玄门的《无极天赋图》中就被利用并使之成为方士修炼的归宿点。别的,《图说》有“主静”、“无欲”等语,“无欲”一词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的“我无欲而民自朴”,“主静”一词出自《老子》第二十六章的“静为躁君” 和第五十七章“不欲以静”。是以,《图说》中的“无极”这个观点和“无欲故静” 这一命题,都是从道家与玄门那边接过来的。
周敦颐不但受佛教思惟影响较深,同时也接管了玄门思惟,他的《太极图说》,就把玄门的天下观与修炼体例融和于儒家典范,是对儒家思惟停止充分和再造的服从。他的新儒学思惟,就是将佛、道思惟中可为儒学包容的东西汇通于儒家学说的产品。朱熹称周敦颐有仙风道骨:为周敦颐作《墓碣》的蒲宗孟说他“以仙翁隐者自夸”,“与高僧、和尚跨松梦,蹑雪岭,……操琴吟诗,经夜不返”。他本身也常常作诗,寄情于仙道之境。如在《题丰都观三首》里写道:“山盘江上虬龙活,殿倚云中洞府深。钦想真风古安在,侣松乔柏共萧森。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机。子自母生能致主,精力合后更知微。久厌全全乐静元,俸微尤乏买山钱。盘桓真境不能去,且寄云房一榻眠。”
宋朝理学的产生,是中国儒学的第二次答复(第一次儒学答复呈现于西汉期间)。儒家学派构成今后,跟着期间的窜改而接受了多次的严峻磨练,但它始终能够延绵不断地生长下去。其首要启事之一,就是它能够适应必然的期间要求而停止自我更新。儒学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就具有自我更新的才气。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即夸大买卖。儒家学说的最大长处,就是它自西汉以来,就不竭接收中国传统文明中其他学派,如阴阳、五行和释、道思惟中能为本身所能包容的东西来不竭丰富本身。在北宋真、仁二朝就呈现了一批儒家学者承接了韩愈的“道统说”,开端了儒学的第二次更新活动。黄百家说:“宋兴八十年,安宁胡先生(即胡瑗),泰州孙先生(即孙复),祖莱石先生(即石介)始以师道明正学,继而濂、洛兴矣。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而始。”(《宋元学案·泰山学案》),他们在学风上不重训诂而侧重切磋义理,揭开了借用儒家典范来制作本身实际体系的序幕。
《易通》除进一步阐述宇宙论以外,还侧重阐述了人道和品德题目。
第二阶段:从“太极”到阴阳。宇宙生长的第二阶段是从“太极”到阴阳。“太极”当中包含的动静机能,使之分化为阴阳。《图说》云:“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这就是说,在“太极”的活动中产生了阳气,静止中产生了阴气。宇宙的原初物质生长到阴阳的阶段,不但有动有静,并且动静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其根,因而便呈现了六合之判分。这就是说,六合是在物质生长到分阴分阳的阶段上构成的。
(二)关于《太极图说》的宇宙天生生长实际《太极图说》是一个言简意赅的宇宙产天生长论纲。其全文仅二百余字,厥后却被奉为“有宋理学之宗祖”,因为它是中国思惟史上第一次体系、完整地阐述宇宙产生、生长的著作,它对而后儒家学说的更新与生长产生了极其严峻的鞭策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