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⒊ 文化科技思想风云人物
这类诗情感坦露激昂,略近于李白的气势,固然毕竟还不如李白的意气低垂,不成一世。《宋史》本传说苏舜钦“时发奋懑于歌诗,其体豪宕,常常惊人”。在北宋墨客中,他确是有些唐人的气味。以是他的实际表述固然陈腐,诗歌却因感情暴露而显得很有活力,不是一副道学面孔。在诗歌的说话艺术方面,苏舜钦也同梅尧臣一样,力求用新意象、新句法来突破圆熟陈腐的诗歌格式。他的诗中常能够看到散文明的句子,冷僻晦涩的语汇,奇特娟秀的意象。不过,因为两人的所长分歧,诗风还是有很较着的辨别,这正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评:“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好坏也。”前面的《对酒》就是一个例子,上面再以《松江长桥未明观渔》为例: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汀。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鸣根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这诗中某些特异的语汇、意象,在梅尧臣诗中也可找到近似的用法,全篇的旷达豪健,气象开阔,则是梅诗中难以找见的;反过来讲,梅尧臣诗的精微、深沉、含蓄、细致等特性,苏舜钦也比较贫乏。他的诗最较着的缺点,就在于偶然只顾豪情的宣泄,而忽视了豪情表达体例与说话内涵张力的考虑,乃至显得粗糙乃至气格不完。但也有些小诗,苏舜钦写得相称精美,如《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第二句有些散文明,但用了一个“时”字,使视境动了起来,仿佛花树在一片青青草地中不时跳入视线。“幽”和“明”都是描述花,一重心机感受,一正视觉,共同得很新奇。全诗的情韵近于唐诗,但更显得清幽细巧些,意脉也较为活动盘曲。又如《夏意》: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也写得小巧新奇,情味盎然。它也不是以平行的意象闪现的,诗中的视野是在不竭的活动转换中:先是幽深的小院,然后透过竹帘瞥见一树明艳的石榴,再是日在中天、树荫垂地的一片夏季风景,最后以一声流莺惊破仆人的梦和昼寝时的寂静。通过墨客内涵体验的流程来构成诗的节拍,头绪肌理非常精密,这恰是宋诗的一种特性
苏舜钦在对诗歌的政治感化的熟谙上,他与梅尧臣是分歧的。他在《石曼卿诗集序》中说:“诗之于时,盖亦大物。”所谓“大物”,便是指诗能够反应“风教之感,气俗之变”,若统治者有“采诗”轨制,便能够据以“弛张其务”,达到“长治久安”。是以,他攻讦“以藻丽为胜”的文学民风,而大力赞美穆修等人“任以古道”,石曼卿的诗能“警时鼓众”。并且如前所言,他还提出过“文之生也害品德”的非常极度的定见。实在苏氏为人道格偏于豪放开张,并无道学家的气味,他的这些主张与他在宦途上主动进取的欲望有首要的干系。作为一个体贴时政、巴望有所作为的墨客,苏舜钦的诗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实际题目。他的《庆州败》记叙了宋王朝与西夏战役的失利,痛心疾首地攻讦了朝廷在边防办法上的松弛和将领的无能;《吴越大旱》写到一方面饥荒病疠使“死者门路积”,另一方面官府为了对付与西夏的战役,仍无情搜括粮食,差遣丁壮劳力上疆场,导致“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最后并以“胡为泥滓中,视此久戚戚。长风卷云阴,倚柂泪横臆”之句,表述了本身内心的痛苦;《城南感念呈永叔》一样写出官方因为饥荒而呈现的惨状:“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并以“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与之相对比,直斥权势者的无能与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