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57章 袁崇焕评传(16)
袁崇焕身后,旧部祖大寿、何可纲率军驻守锦州、宁远、大凌河要塞,清军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以倾国之师,在大凌河将祖大寿紧紧包抄,十月间祖大寿不支投降。副将何可纲不降,被杀。祖大寿骗皇太极说可为满清去取锦州,但一到锦州,当即就守城,而后皇太极派大将几次打击都打不下来。皇太极两次御驾亲征,攻锦州、攻宁远,都无功而退。直到崇祯十四年三月,清兵雄师再围锦州,整整围攻一年,到第二年三月,先击溃了洪承畴十四万雄师,祖大寿粮尽援绝,又再投降。祖大寿到顺治十三年才死,始终未曾为满清打过一仗,大抵是学了《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旨,满清也没有封他甚么官。比之满桂、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等人阵亡捐躯,祖大寿有所不如,但比之其他的降清大将却又远胜了。
北京袁崇焕墓一向由佘姓先人看管,至今已历十七代,共三百七十二年,经历了明、清、北洋军阀、民国、日本军占据、民国、新中国几个分歧政权,但佘家始终忠心耿耿,子子孙孙,守墓不去。袁墓现在是在崇文门区东花市斜街北京市第五十九中学以内。现在为了驱逐二○○八年奥运会,崇文区当局要革新市容,决定“复建袁墓,拆迁袁祠”,告诉居住在袁祠中守墓的佘家先人搬家。佘家守墓人目前是六十三岁的佘幼芝密斯以及他丈夫焦立江先生、儿子焦平。佘幼芝佳耦当客岁香港“致群剧社”演出话剧“袁崇焕之死”时曾来香港,曾约我会晤。我很愿相见,对他们耐久对峙的忠义表示敬意,但我当时在杭州浙江大学教书,没有见到,很感遗憾。“袁崇焕之死”的编剧是白耀灿先生,脚本编得很好,导演与各位演员都很失职,传闻演出胜利,座无虚席,观众打动而欢迎。本年三月重演,可惜我仍因不在香港,未得赏识。
[5]见《明季北略》。
袁崇焕身后,骸骨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他有一个姓佘的仆人,广东顺德马江人,半夜里去偷了骸骨,收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隔一道城墙,广渠门外的一片广场之上、城壕当中,便是九个半月之前袁崇焕带领将士大喊鏖战的处所。他拚了性命击退来犯的十倍敌军,保卫了天子和北都城中百姓的性命。天子和北都城的百姓则将他割成了碎块。
程本直、佘仆的行动表示了人道中崇高的一面。谢尚政的行动表示了人道中卑鄙的一面。袁崇焕的死法,却又显现了大众在遭到鼓吹的捉弄、失却了理性以后,会变得如何狂暴可怖。袁崇焕是一团火一样的人,在他四周,燃烧的是崇高的火焰、险恶的火焰、狂暴的火焰。这些火焰就像他本人灵魂中的火焰那样,都是狠恶地闪亮的。
“凌迟”规定要割一千刀,要到第一千刀上才气将人杀死,不然刽子手有罪,那就是所谓“千刀万剐”。以是骂人“杀千刀”是最暴虐的谩骂。
以袁崇焕知人之明,毕竟还是看错了谢尚政。要体味一小我,那是多么的困难!袁崇焕对崇祯的胡涂与奸臣的诬告,或许并不悔恨,因为崇祯与众奸臣本来就是那样的人,但对于谢尚政的忘恩负义,必然是耿耿于怀吧?或许,他也曾想到了,就算是岳飞,也曾给部下大将王贵所诬告,因此构成了风波亭之狱。只是王贵诬告,是因为秦桧、张俊的威迫,谢尚政倒是受了利诱,比较起来,谢尚政又卑鄙些。但是谢尚政枉作小人,他的总兵梦并没有做成,不久梁廷栋以贪污罪垮台,查出谢尚政是贿赂者之一,送了纹银二千两,谢也是以撤职。
[10]程本直〈漩声〉:“掀翻两直隶,踏?一十三省,求其浑身担荷、彻里承担如袁公者,正恐不成再得也。此以是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