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恍忽半晌,方才贯穿,大喜过望,抓住凌妆的手连连往里让,边走边喊:“润儿爹,润儿爹,你道是谁来了?”
再说那女娃儿,水葱般的样儿,并无一丝婴儿肥,梳着垂髫双髻,凌春娘推着她上前唤“姑姑”与“舅爷”。
连呈显忙拉住了他,凌妆也扯住凌春娘不叫繁忙,令阿龙呈上礼品,盈盈笑道:“姑父姑母切莫忙,本日侄女来得仓促,不过是认个门儿,待安宁下来,会打发财人上门奉告居处,好经常接姑母畴昔与母亲说话。”
叩门而入,前来应门的是个五十余岁的妇人,宽额广颐,两鬓斑白,脸容颇见庄严之色,若非男女有别,与凌东城的确像足了非常。
薛氏粉饰不住讽刺口气,作笑道:“正阳门外承平坊那儿倒是王府六部官员的聚住之地……”
前一段是与凌妆说的,后一段又转向了凌春娘。
凌妆疏忽薛氏的讽刺,倒是见莫氏说话实在,不由看重几分。见她焦黄的面色中泛着两抹非常的潮红,心下一动:“二表嫂克日可觉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频发潮热?”
那少女与凌妆序了齿,小上一岁,此时年已十七,竟还未许人家,凌妆见姑母提及女儿的婚事时言辞带着几分闪动,知是必有起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初度相见,也不好多问,便亲热地拉了手互通了名字。
见婆母瞋目相向,忙用手绢遮挡唇边笑意,又道:“便是秦淮两岸,商贾云集,住得热烈些,离我们家近便,不也恰好?”
不一会,从背面来了两名年青妇人、一十六七岁的少女和一个女娃儿。
凌春娘听了,与丈夫面面相觑了好半晌。
凌妆的姑父程绍美本来担当了祖上一小座老宅,后经凌东城翻修,连呈显带着外甥女找到时,但见是座临着青石板街三间两层的黑漆小楼,前头三间门市一间用作了收支,在这段街面上算得上面子。
这是条极邃密的金链子,下方坠了个小小的圆形镂花金香盒,拧开可盛放上些许香料,贴身佩带,可比那些香囊之类结果好上太多。
送便送了,凌妆也不先容此中关窍,瞥眼看薛氏瞧见金链子的忧色,猜到她迟早会摸索出香盒的妙处,见她忽地热络上很多,心下不喜,便正了神采,将家中产生的大事向凌春娘一一禀告。
坐下来喘了口气,程绍美和连呈显重新见礼通了名姓,凌春娘泡上几盏浓浓的胡桃松子茶,端了碟便宜的五香豆干并几个干巴巴的山果子让了一回,坐下搓了搓手,方觉出些许非常,带着几分迷惑问道:“前两年弟弟还让人捎信过来讲侄女儿大婚,这……说的举家迁入应天府,是说娘家还是婆家?”
凌春娘明显是欢乐太过,有些语无伦次,且言语中忽视了连呈显。
凌妆听是大表哥的女儿,忙回身自颈间褪下一条链子替她戴上,权充了见面礼。
凌春娘落了些泪,方道:“你大表哥身子不好,不需参军,原在云锦轩做事,就是你爹先容的,上个月被打了出来,我就忖着是出了甚么事,无法投书去你家也没个消息……官府既籍没了那很多家资,你们该俭省些用,何况京里办理衙门的钱岂是小数,还买甚么屋子!不如在姑母家中挤挤再作计算。”
凌妆发觉娘舅在一旁斜睨着薛氏的女儿,神采古怪,必定是在心疼金链子,有些啼笑皆非,忙向凌春娘佳耦作揖道:“姑父姑母且宽解,侄女同娘舅这就去牙行寻得中人,不难访得适宜的屋子,不几日安设好了,定差人前来接姑母一家畴昔盘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