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曹郑却含笑看了甄柔一眼,道:“阿柔乃甄公先人,且和仲策你一样,身上留有一半的皇室血脉,你二人所生后代必然聪慧过人。”
现在俄然对曹郑的过人之处有了直观体味。
文人多喜风雅之事,仿佛越曲直高和寡,越是能凸显其不凡,是以徐州饮茶之风虽比不得蜀地稠密,却也远胜于其他处所。
以往只闻曹郑如何短长。
甄柔随即凝心聚神,专注应劈面前。
念及此,甄柔忍不住胸口咚咚狂跳,向曹劲看了去。
要知凡在大师族里去,唯有担当人的嫡宗子嫡长女才有被家主教诲的机遇。在他们甄家,甄姜就作为担当人的嫡长女被送至祖父膝下教诲。
甄柔将手中的蒙山茶汤饮下,不由舒畅地微眯了眯眼。
毕竟按曹郑现在都还南征北战来看,当是不平老。没想到竟是如平常大人公,催起儿子和儿媳早日生儿育女。
这是好茶之妙,却也离不开烹茶人之功。
是以,当初在彭城,甄氏双姝虽是齐名,但甄姚名声却更胜一筹,就是一手烹茶工夫备受文人、雅士、隐士推许,也有了彭城第一才女的隽誉。
还觉得曹郑俄然感慨老了是话中有话。
思路如泉涌来,统统的动机都指像一个,曹郑要立曹劲为世子!
不愧是采至西南蜀地蒙山顶之茶,香味足,茶味浓,闻之已让人感觉精力一醒。
“如何?但是格外浓酽?”曹郑看向曹劲道。
退一万步,即便拿长公主对比,是她想多了。
也对,曹郑既然狐疑甚重,与其遮讳饰掩,不如风雅将本身的设法奉告。
都是将茶饼碾碎成末,投入茶釜以沸水冲泡,加以姜葱橘等佐料烹煮,但是甄姚偏能烹煮出更优一等的茶汤。
甄柔心有所悟。
大伯父甄志谦是一典范的文人,极是嗜茶,每日皆要饮茶一番,且亲身烹煮。耳濡目染之下,她和甄姚可谓都是从小打仗茶饮,也都随甄志谦一起学认茶煮茶饮茶,数年的功底堆集下,她现在虽能辨茶吵嘴,也能大抵品出茶源于何地,可一手烹茶工夫却远不如甄姚,在会饮茶人眼里最多是能入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