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唐朝实施三省六部制。尚书省是三省之一,卖力行政事情。尚书省的最高长官是尚书令,也就是宰相。(《唐六典》卷一)唐太宗以后,不设尚书令(一种说法是因为唐太宗即位前做过尚书令,因而厥后者为避讳便空悬尚书令一职),以是尚书省的副长官尚书左、右丞(又称左、右仆射)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开府仪同三司,唐朝的职官称呼中普通包含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号四个部分。职事官是官员详细的职务,代表权力。散官用来肯定官员的官阶,代表职位。勋是赐给有功之臣的名誉称呼,一共十二级,称为“十二转”。爵号是天子对功劳贵戚的封赏头衔。“开府仪同三司”是唐朝文散官的最高品级,从一品。
[19]留后:节度使不在治所时,代理节度使利用权力的职位。
[9]总监使:掌管皇故里囿裁接及办理事件。总监使偶然也兼掌都城太仓出纳。(杜文玉《唐朝内诸司使考略》)
[43]察看使:唐朝的御史台独立于行政构造,卖力监察。唐中宗后,御史台分摆布御史,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心当局,右御史监察州县处所当局,此即所谓“分巡”“分察”。监察中心的谓之“分察”,监察处所的谓之“分巡”。“分巡”分天下为十道,派去监察之御史,称为监察使,最后称为察看使,意即察看处所行政。察看使固然名义上是中心官,派到各地区活动巡观察看,实际上常驻逗留处所,成为处所更高一级之长官。(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桂管察看使下辖广西境内桂州(今广西桂林),梧州,贺州,柳州等地。陕虢察看使下辖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虢州(今河南灵宝)等地。
[33]进奏院:安史之乱后,藩镇权势不竭加强,唐朝宗大历十二年摆布,将本来各道在长安设置的邸务(进京朝见时的落脚处)改成进奏院,办理邸务的“留后使”改名进奏院官。进奏院官卖力向处所收回“进奏院状报”,通报宫廷、朝政和中心的环境,公开或者奥妙地汇集谍报,做处所进贡中心的中转站。进奏院普通设置在靠近大明宫的坊内,特别以平康坊和崇仁坊最多。(刘艳杰《唐朝进奏院小考》)
[49]少阳院:《旧唐书·玄宗诸子传》:太子不居于东宫,但居别院。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立李亨为太子后,太子不再居于东宫。而后,凡立太子皆令居于少阳院。置少阳院使一到二人,由寺人担负,专门监护太子。(杜文玉《唐朝内诸司使考略》)
[24]刻漏:当代的计时器。“刻”为标示刻度数的漏箭,“漏”为盛水的铜壶。用铜壶装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壶中水从壶底漏出,逐步减少,箭上刻度渐次闪现,据此测知时候。
[35]京兆府判司:“判司”是节度使、州刺史的僚属,掌管判案等司法事情。京兆府与河南府在唐朝职位高于其他州县,京兆府判司的职位也高于普通州郡的判司,固然是州官,但首要程度能够与一些清要的京官相提并论。是以,白居易获得“京兆府户曹参军”(另一种判司的称呼)时专门写诗说亲朋“贺客满我门”。但白居易就任“京兆府户曹参军”也并不真正办理判司分内的事情,升迁京兆府户曹参军只是为了让他在持续为天子“知制诰”草拟圣旨时能有一个能够领薪俸的官职。(赖瑞和《唐朝基层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