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关羽与曹操在厅中喝酒,只见门外出去一人,回禀道:“门外来一青年,直言要见主公,小人观其形貌不凡,不敢怠慢,特来回禀。”
晚间,曹府夜宴,一众武将皆至。席间,曹操令赵云主管军事,为一军主帅,权力尚在世人之上,也算是兑现先前承诺。
见赵云如此,曹操不恼反喜:“以汝为一军将帅,何如?”
晚宴时分,诸侯齐聚,商讨进兵之策。河内太守王匡道:“本日会盟,抢先立盟主,再议进兵之事。”
一时候,兄弟相见,将遇明主,皆大欢乐。
曹操知其打趣,也不见怪,只惊奇关羽与赵云竟是熟谙,倒是对赵云的才气更加信赖。
檄文收回以后,各镇诸侯皆起兵呼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关羽旁观赵云行事,进退有度不说,更兼三言两语间便博得了众将好感,面上固然不显,心中却非常欣喜。
“常山赵子龙。”赵云仍旧不动声色。
“来者是客,子龙请进。”曹操侧身,欲请赵云入内详谈。
那青年天然便是赵云,不过他只说要见曹操,只字不提本身,想来是有他本身的考量,关羽也不上前添乱,就这么远了望着。
“袁本初四世三公,弟子故吏遍及天下,汉朝名相以后,当为盟主,诸位觉得然否?”反正已经决定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便主动提出,也算是卖袁绍一小我情。
赵云却推让不受,直言夏侯等人皆是良将,才气不在本身之下,本身资格尚浅,今后再单独领兵不迟,现在倒是不必。
曹操纵檄文传达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书记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过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中原,剿戮群凶。望兴义军,共泄公愤;搀扶王室,挽救百姓。檄文到日,可速推行!”
两边打量一番,只听曹操问道:“中间如何称呼?”
赵云见得关羽,心下松了一口气,也不急着与曹操搭话。
赵云不动,“我若入此门,汝当以何位待我!”
曹操见赵云知进退,识大抵,不骄不躁,更加看重,也不强求,着其与夏侯等人一同练习兵士,今后再做筹算。
“绍虽鄙人,添为盟主,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国有常刑,军有规律。各宜遵循,勿得违背。”又任命袁术监督粮草。长沙太守孙坚自请出战,袁绍任命其为雄师前锋,直进汜水关,其他人等,各拒险要,觉得策应。
此中又有公孙瓒率兵前去洛阳,路子平原,遇刘备、张飞,故携之同往。
彼时,袁绍得曹操矫诏,大喜过望,堆积麾下文武,引兵三万,离渤海来与曹操会盟。
袁绍故作推让,世人皆曰非其不成,方才应允,欣喜之情毫不粉饰,端看他笑得见牙不见眼就晓得了。
“是与不是,云长随我一观便知。”
曹操神情严厉,赵云也看得出他并非打趣,却仍旧不动。
“该当如此。”曹操本来就已做好筹算,现在见有人提出,便出声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