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敏进了屋也不敢昂首看,只上前恭恭敬敬地跪下行着大礼,口中喊着:“儿子给母亲存候,母亲本日幸苦了。”
她本日一早便在前院陪着姚礼赫接客,端的是长袖善舞,应对得体,一番繁忙却也实在辛苦,只觉口干舌燥,双腿酸疼。身边贺嬷嬷目睹她面露疲色,便谨慎地扶了她的手臂,劝着道:“就只剩知府姜夫人没到了,别的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岂用得着夫人亲身出迎,老奴叫凌霄守在这里,姜府的肩舆到了立马禀夫人便是。夫人且到偏厅躺上一躺,也喝口热汤润润喉,夫人便是不为本身,也不能累着肚子里的小少爷啊。”
故而一些事情吴氏稍稍透点口风,他便闻弦音而知雅意,巴巴的为吴氏去做,便是如许吴氏常日才气给个好神采。对这个嫡母,姚文敏是又惧又恨,今儿差事没办好,又发觉到屋中沉肃的氛围,他盖在袖口里的手已是握了起来,额头刹时冒了一层盗汗。
感谢亲亲梦落之繁花送素素滴五颗闪亮钻钻。
他半响不听吴氏叫起,只闻茶盖有一下没一下地敲打着,顿时便心一紧。要说姚文敏也是个不幸的,生母产下他便放手去了,他又是庶子,上头已有两个嫡出兄长,故而并不得父亲和祖母看中,从小便是在吴氏的打压中长大的,他小小年纪也不懂如何改良处境,只想着本身的小命和出息都握在嫡母手中,只要凑趣奉迎了嫡母才气获得保存空间。
姚文敏忙垂泪道:“母亲的心,儿都懂,是儿本日行事欠稳妥……”
再来,他那生母谢姨娘本是良家子,在上元节和姚礼赫相识相许,后才被抬出去做了妾室,这玉佩倒是两人昔日的定情之物。他只望着留了这玉佩在身,时不时叫父亲看到,也能念着当年和谢姨娘的那些情分,对他多一份慈爱。
------题外话------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现在听吴氏这般说,姚文敏心中跳了又跳,只念着父亲不管事,将来本身的婚事和出息多数还是吴氏说了算,又想着吴氏常日里的手腕,如果真惹了她,只怕他想见父亲一面都难。
他想着这些,到底身子一抖,一狠心将那腰间玉佩扯下,双手捧上,笑着道:“若说尽孝,那自是对母亲您,儿不是那不知事理的。嫡母才是端庄长辈,母亲又教养儿多年,儿心中只认母亲一人。儿子本日办砸了事儿,但素知母亲是最疼儿子的,这玉佩质地不好,儿早想要个好的了,今儿既然母亲提及了这佩,儿便舔着脸求母亲赏儿一个更好的吧,母亲可定要应了儿才好。”
她在靠窗的紫檀雕绘藤草鸟虫的罗汉床上依下,贺嬷嬷便奉上了一碗温热的润肺汤,又跪在脚踏上给她揉捏着双腿,吴氏用了两口汤,舒畅地微阖双目,只半晌她便似想起了甚么,神情微拧,又展开了眼睛,目光锋利,厉声道:“哼,不是说四少爷等着回话呢,叫他出去!”
吴氏慵懒地依着腰枕,呷了两口茶,眼瞧姚文敏大气不敢出的恭敬模样,这才算是稍稍平复了些肝火,将茶碗一盖,收回咣当一声响。
贺嬷嬷见吴氏满脸恼色,自知是姚文敏办砸了差事之故,她素知吴氏是个面慈心硬的,这会子是大气也不敢出,吴氏身边的大丫环凌雁已是报命出去,贺嬷嬷将吴氏扶起来在她腰后塞了个大腰枕,姚文敏已低着头被带了出去。
吴氏这才将手中茶盏递给身边的贺嬷嬷,叹了一声,道:“敏哥儿啊,不是母亲对你苛责,只是你父亲本便子嗣薄弱,只得你们兄弟三人,你虽非母亲亲生,可自小便养在母亲跟前儿,母亲对你和对老迈,老二是普通无二的,实是对你寄予厚望,想着等你大了,也能帮衬着些你大哥,二哥。可你,你现在连这点子小事都做不好,你叫母亲今后如何放心交给你大事,让你独当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