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们和随行长辈们十足呼出了一口气,不但她们,就连双梅书院的山长和先生们都长呼了一口气,双梅书院立派招生几十年,也是第一次如本年这般不顺利不承平,如果这场再不顺利,书院都要考虑是不是要延期再试了。
既能落了榜,又不能叫人说她甚么,多好。
一人给赏听喜话,一人收赏说喜话,两人都很对劲。
这一回不怕有人夹带了?
“我家女儿通过第三场了,这是丧事,来,这是给你的赏银。”张氏笑着说道。
每位重生在入读双梅书院时,第一日都要来到圣贤庙,奉香祭奠先贤,也唯有这一日,身为女子的她们,能够踏入正殿,给每一幅先贤画像敬香,唯有敬了香,拜了诸位圣贤,她们才气够堂堂正正的自称一声,“门生”。
绕过一个弯,过了正殿,前面便是后殿,但后殿并没有开启,殿门紧闭,与正殿一样。
圣贤庙的正门中间有摆布两扇边门,此中一扇已经翻开,宋知夏从这一处边门进入了圣贤庙。
失算了!
第三场测验在统统人的等候中,顺顺利利的结束了,没有产生如第一场那般的波折,更没有产生如第二场那般的惊吓,统统都停止的很顺利。
宋知夏接过卷子,悄悄铺平,随便扫了一眼。
她记得,她那一次国文测验,考得非常艰巨,双梅书院出题太深,用到的典故太偏,七个典故中,她竟有四个不晓得,以是她作答时分外心焦,的确能够说是搜肠刮肚才算勉强答完了考题,厥后她的名次公然很低,二十六名登科重生中,她竟然只得了十九名。
真正的白丁才会答不出来吧!
二十名考生齐齐行了一礼,不发一言。
五位女先生封好卷首,把考生们的姓名糊上,然后把收卷的箱子封好。
宋知夏答的快,手中的笔更快,笔尖在卷面上刷刷扫过,一道题又一道题顺利写完,很快,她写完整卷,第一个交卷了。
见考生们如此惶恐,女先生对劲了,语气和缓了一些:“测验地点就在后殿,你们跟从我出去,不准出言鼓噪,出言者,当即撤消测验资格。”
迎客生接过赏银,又开端溜溜的提及恭贺讨喜话了。
国文测验莫非不该该更严厉更松散么?
因为七道题实在过分浅近,一柱香还未燃完,二十位考生已经全数交卷,到正殿前的空位上等待了。
“本日测验结束,你们能够回府等待去了,两今后,书院张榜,到时你们自来看榜。”
看了看拄拐的三位考生,为首的女先生说道:“本来遵循书院的端方,国文测验时的器具应是正案和蒲团,但此次考生中有伤员,正坐不便,书院照顾伤员,这才改成桌和凳。”
女先生略略停顿:“你们要好好测验,不要孤负了书院的照顾。”
宋知夏抬首看向正殿的大门,这是她第三次踏足圣贤庙,第一次是国文测验,第二次是入读书院,祭奠圣贤,本日,在这场长长的梦里,是第三次。
为首的女先生抱着封箱,来到正殿前。
“这一场测验,考国文。”为首的女先生扫视了一遍考生,稍稍停顿后减轻了语气,“这里是圣贤之地,持重之地,你们在这里测验,在诸位圣贤的面前答卷,答的不但是卷子、学问,更是你们的一颗向学之心,以是你们必然要照实、从心,不准舞弊,如果玷辱了圣贤之地,休怪书院铁面无情。”
怀着一腔肝火,宋知夏提笔答题。
宋知夏深深的看着正殿的大门,看着看着,心中俄然涌起了一股庞大的豪情,难以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