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子并不与她搭话,喂完了药,又扶她躺下,便退了出去。
见她醒来,女子趋步到榻前,她面庞和婉,神情谦虚,这谦虚与她甚为贴合,仿佛生来便是如此普通。这是一名婢子,濮阳暗自鉴定。
先是失血过量,又是两日昏倒,粒米未进,纵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更遑论濮阳女子,身材荏弱。她迷含混糊地躺着,认识恍惚不清,只感觉身材烫得很,便如被人置于火炉当中烘烤,口中干涩极了,她想唤人来,却如何也发不出声,就像有甚么物事堵了她的喉咙。
她死力欲睁眼,张口欲叫,身材却像不是她的普通不听使唤。
听闻身上伤口无碍,濮阳稍放心了些,她开口,气味不稳,声音亦沙哑微小:“不知府上何人?是谁救的我?”
当日刺客浩繁,她在一众甲士的保护下往北逃,何如对方人多势众,虽有甲士搏命相护,她仍受了伤,眼看甲士所剩无几,她负伤逃入山中,借山势崎岖,树木成荫来遁藏追杀。她走了一起,身上的伤口扩大,鲜血滴下,心知如果地上有血迹,刺客便能循着血迹找到她,她只得脱下外袍,按住伤口。求生的*撑着她往深山里躲,直到再也迈不开步子,落空认识。
眼下当是性命无忧的,濮阳暂放心了一些,目送她出去,便思考本身所处之况。
婢子似懂些医术,她俯身看了看濮阳的气色,面上微带了一抹笑意道:“小娘子能醒来便无大忧了,多加涵养便可病愈。”
世人总有曲解觉得隐居之人多微寒,实则,世家大族当中也有隐于山林的高士,或用心悟道,或喜不拘安闲,这类隐士,总有善于世人之才,亦总能传作申明来,待名声大盛,便为天子征辟,入朝为官。前朝时便有一世家子嫌官小,干脆辞了去隐居,十来年后名声越来越大,让彼时的天子辟为高官,此事亦成嘉话。
濮阳微微转头,便见入门来的是一名女子,约莫十五六的模样。也许是醒来了,伤口也似复苏了普通,愈发痛起来,濮阳强自忍耐,将目光落在那入门来的女子身上。
此处是一草庐,占地却不小,婢子扶着濮阳,绕过草庐,来到前面,便看到一片富强竹林。
那婢子原在清算药碗,闻声,便将手中之物搁下,低首道:“吾主隐于山中,并无盛名传世。”
是他。婢子对她家郎君推许备至,然濮阳在此处养伤多日,这位郎君却始终未曾露面。纵使只在他家做客,不劈面拜见仆人家已是失礼,更何况,她受人拯救之恩。濮阳想了想,便道:“前几日不能行走,不好滋扰,眼下我可行走,不知尊主在那边,我欲拜见,劈面称谢。”
看这婢子规行矩步,想来此处仆人当是世家出身。若其人有大才,便不该在这乡野当中荒废了。
药汁又苦又麻,另有些酸,直教人反胃欲呕,濮阳多日未曾进食,胃中空荡荡的,更是脆弱。可她还是忍了,一口一口地抿下去,一点都未曾剩下。一碗药用尽,出了一身汗。
一个接一个的疑问闪现在她的脑海中。宫中景况如何?她在此处,是否全面?濮阳垂垂堕入浑沌,那些题目,跟着她再度昏倒而无解。
“郎君就在林中。”婢子说道。
婢子仔谛听辨她的话语,待她说罢,方回道:“我家郎君结庐在此,二日前,郎君晨出取水,遇小娘子倒在道旁,见另有救,便令人带了返来。”
用过粥,胃中有了食品,濮阳精力也好了很多,她仍旧躺着,细心将养,待过了不知多久,那婢子奉上药来,她如昨夜那般饮尽,便摸索着与她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