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本是可贵之物,传播之道非常闭塞,只靠借阅手抄。世家得一孤本,便是令媛不易,只与家中后辈学习。如果布衣,终其平生都不知书籍长甚么样的,也大有人在。
这十二年间,诸王相争,愈演愈烈,朝中诸公,大半各有所向,择一皇子而拥之。而卫秀却恰好选了彼时冷静无闻的皇长孙,将他一手扶上皇位,介入九五。他有颠覆风云之能,时人莫有疑者。但是,更出人料想的是,有这等大功,他却始终未曾入朝。萧德文曾三度下诏,欲筑高台,拜卫秀为相,三道圣旨,都被原封不动地封起来,送回宫中。
但她并不感觉此处有甚么不好,虽不及她居住的宫殿豪华,却洁净高雅,所需之物,就没出缺过。她来时穿的衣衫被鲜血污了,在昏倒之时就换下了,眼下穿的是新衫,虽不华贵,却很温馨。卫秀不常露面,却也周至,未曾怠慢她。
濮阳只扫了一眼,衣衫是浅蓝的,簪子等皆是铜制,确切是她昏倒前穿戴的,她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然半晌想起了甚么,缓慢地朝布囊看去,只见钗环中有一对耳环,是金制的,上面,还嵌了明珠。
卫秀仿佛还不知有客来,他坐在那,悄悄地看着他身前的仆人执一锄头掘土。
天下三分已有八十年,这八十年来三国间纷争不竭,战乱不休,却始终未分高低,到十八年前,北方呈现内哄,今上篡位,魏代周而立,其他两国海内也各有狼籍,三国间的交战便少了,直到现在,竟仿佛天下裂土成三,君主们就此算了,无人再想一统九州了。
濮阳留步在原地,握紧了婢子搀扶她的手。哪怕只是一个背影,她还是一眼就认出卫秀来了。她令人京里京外苦寻半月无果,却不知,他就在此地,安然隐逸。
纵是如此,濮阳也知,总有一日,她要对这些兄长中的某一人膜拜称臣,哪怕她瞧不上他,碍着君臣大义,她也只能臣服。
隔日,她又至书斋,翻了几本,看的却不是书中原有的内容,而是仆人的注释。她身上有伤,坐不久,只草草翻了几本。但见微知著,看过几段,便足以使她从纤细处体味卫秀了。
得了酒,卫秀便将酒抱在怀里,仆人推着他往回走。他们速率不快,刚好与濮阳的步速不相高低。濮阳让婢子搀着,走在轮椅旁,一面走,一面思考。
婢子抿嘴一笑:“婢子去岁方来,郎君私事,并不清楚。”
竹林与草庐不远,如果平常,走上半晌也就到了,何如濮阳有伤在身,走不得太快,稍稍扯动,又疼得短长,短短几步,竟走了一刻。
濮阳抬首瞧她一眼,也不再问。
她徐行畴昔,木屐踏在竹叶上,带起轻微的声响,卫秀听到了,转过甚来,像是早知来者何人,他无涓滴不测,待到濮阳走到近处,方不疾不徐道:“何如足下有伤,不然,便可尝尝这美酒了。”
宫廷之人,最擅演戏。于卫秀而言,他们是初度见面,濮阳天然不会漏出端倪。她便称他为先生:“确切可惜,可我总有好的一日,先生无妨告与姓名,待我伤好,再来叨扰。”
卫秀淡淡一笑,没再说甚么,令人推着他走了。
当时大臣们在私底下群情纷繁,很多人皆觉得他是以本身腿脚不好,不能行走而自大,不肯现与人前,故而,他纵有甚么战略,也多数直接呈献萧德文,而非在庙堂上,当众提出。可濮阳晓得,并非如此,他那般心志刚毅之人,是不会因身上的缺点便看低本身的。
她看着卫秀走远,转头环顾这满室册本,而后将手边的书册取出,这是一篇经义,论天下将以何为终。
卫秀也不急,与她普通渐渐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