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嘶哑粗粝地低笑了两声,“我佛观得日月,想来,风月亦可。”
“没有。”叶辞忍不住翻翻白眼。
这一日天气垂垂向晚,谢焕嗅着佛香,俄然闻声门板上传来啪啪的叩门声。
本来元灯大师的“另一个弟子”是他。
松郁寺里的日子同暮鼓晨钟一样,循规蹈矩,雷打不动,单调古板,又无时无刻不在流露着端穆与寂静。
春水又往回收了收,然后――斜斜爬升下去!一声清啸,一道流光,慧远刚惊的展开双眼,头颅早已滚落在地,身躯保持盘坐的姿势不过一瞬,也随之轰然倒下。殷红的血淌了一地,漫染了地上的经籍,把它们都染成了朱红色。
这是个身材均匀,稍有些较小的女人,半尼半俗的打扮,一头乌黑秀发斜斜草草随便挽起,鹅蛋脸型,白净脸颊沁出班驳红玉色。眉毛好似地藏王菩萨的新月眉,眼神清澈敞亮,睫毛极长。鼻翼颇窄,山根却如秀峰崛起。唇瓣似干花凝露,微启时可见一排皓齿。墨染缁衣仿佛上过浆,折痕清楚挺直,尺寸仿佛有些小,暴露粉嫩的小腿生着细细的绒毛。脚踝扎在红色布袜里,勒的很紧。
“干吗?!”叶辞瞪眼睛。
关上禅门,叮嘱檀一,“这件事如何就扯到闭关的慧远徒弟身上了,我也不晓得。只是他不是罚主,我最好还是去跟闻持师兄交代一声,别让人拿住了话柄。只好费事你把这些佛经送去了。”谢焕指着桌面上那一小摞朱红。
谢焕漫不经心肠笑笑,“你赌对了。我们俩现在都是没了松郁寺这道樊篱的人,不过......我们另有一个处所能够去。”
檀一点头应是,主仆二人分头行动。按下谢焕不说,檀一抱着这十遍的《妙法莲华经》一起向松柏森森深处走去,间距或疏或密的青石板路上粘着老苔,腻腻的蹭不掉,就附在她鞋底和鞋周上。
檀一不敢作声,只感觉慧远徒弟打量她的眼神如一把沾了油的刷子,上高低下刷的她浑身不安闲,因而便把佛经放在一旁,双手合十冲着慧远和佛像的方向拜了一拜,回身欲走。
谢焕无法,“你不是不爱看戏么,我说,叶辞师弟?”
檀一毕竟年纪尚小,有些惊骇,也顾不得脚下湿滑,一起加快脚步向深处的禅房亮光而去。就像一只小小的飞蛾。
慧远笑的更加对劲,闭目盘膝,用心摆出一副狷介修行的模样。
慧远徒弟的禅房门半掩着,透过窗上糊的高丽纸模糊可见室内学费明灭。
叶辞抬手冲着月色细心看了半晌,这佩石无甚出奇,泛着深青色,洒缀点点金光,只是在底端用隶书篆刻了一个小小的“乔”字。叶辞神采大变,“你的意义是说――未生阁?!”
十二岁的谢焕牵着八岁的叶辞,一起踏着混乱的册页和帷幔从阁房走了出去,一向走到外间的佛像前。檀一的尸身还躺在那边。
叶辞抽抽嘴角,“好一个莫须有。”
谢焕提着剑,向阁房深处走去。推开了一扇门,扒开数条帷幔,挑灭一起烛火。在一个背对着她打坐的身影前停下脚步。她不出声,只用手指悄悄弹了弹,剑身收回一声泠然清吟,疏疏落落有如空山新雨。
谢焕怔愣了一会儿,俄然想起一事,转头补问了一句,“元灯大师......我叔父有没有传给你甚么妙宗,能把我这头发变黑的?我现在这个模样,也太显眼了些。”
叶辞垂眉笑了,语气安然,“你叔父真是个妙人,可惜出了家。他把春水传给你防身,教我的,是别的。”
自窗外注入一股阴凉松风,一时帷幔飞扬,案上的佛像似笑非笑作壁上观,室内烛火似明似灭不住摇摆,谢焕只感觉浑身冰冷,伸手向后摸去,握住了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