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 > 第35章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愿说最安隐,菩萨无上行,别离于诸地,智净成正觉。
我念佛聪明,最胜难思议,人间无能受,沉默而不说。”
忸捏自寂静,修行转坚毅,扶养无量佛,恭敬而尊敬。
无碍智现前,自悟不由他,具足同如来,发此最胜心。
虚空与众生,法界及涅槃,人间佛出兴,佛智表情地。
佛子当承诸佛力,开此法王最胜藏,诸地广智胜妙行,以佛威神别离说。
如空中鸟迹,难说难可示;如是十地义,情意不能了。
统统毛端处,一时成正觉。如是等大愿,无量无边沿。
有行未久解未得,随识而行不随智,闻此生疑堕恶道,我愍是等故不说。”
常行大慈愍,恒有信恭敬,忸捏功德备,日夜增善法。
不污诸佛家,不舍菩萨戒,不乐于世事,常好处人间。
一心恭敬待,我承佛力说,胜法奥妙音,比方字呼应。
尔时,大智无所畏金刚藏菩萨闻说是已,欲令众会心欢乐故,为诸佛子而说颂言:
“佛子,菩萨住欢乐地,发如是大誓愿、如是大英勇、如是高文用,以此十愿门为首,满足百万阿僧祇大愿。佛子,此大愿以十尽句而得成绩。多么为十?所谓:众生界尽、天下尽、虚空界尽、法界尽、涅槃界尽、佛呈现界尽、如来智界尽、心所缘界尽、佛智所出境地界尽、人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天下乃至人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成尽,乃至人间转法转智转界不成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
才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志乐不成动,比方大山王,
“佛子,菩萨如是成绩十种净诸地法,所谓:信、悲、慈、舍、无有疲厌、知诸经论、善解世法、忸捏坚毅力、扶养诸佛、依教修行。
尔时,世尊从眉间出清净光亮,名菩萨力焰明,百千阿僧祇光亮觉得家属,普照十方统统天下靡不周遍,三恶道苦皆得歇息;又照统统如来众会,闪现诸佛不思议力;又照十方统统天下,统统诸佛所加说法菩萨之身;作是事已,于上虚空中成大光亮云网台而住。时,十方诸佛悉亦如是,从眉间出清净光亮,其光名号、家属、功课悉同于此,又亦照此娑婆天下佛及大众,并金刚藏菩萨身、师子座已,于上虚空中成大光亮云网台。光阴台中,以诸佛威神力故而说颂言:
“佛子,菩萨住欢乐地,成绩多欢乐、多净信、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主动、多英勇、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瞋恨。佛子,菩萨住此欢乐地,念诸佛故生欢乐,念诸佛法故生欢乐,念诸菩萨故生欢乐,念诸菩萨行故生欢乐,念清净诸波罗蜜故生欢乐,念诸菩萨地殊胜故生欢乐,念菩萨不成坏故生欢乐,念如来教养众生故生欢乐,念能令众生得好处故生欢乐,念入统统如来智便利故生欢乐;复作是念:‘我转离统统人间境地故生欢乐,靠近统统佛故生欢乐,阔别凡夫地故生欢乐,近聪明地故生欢乐,永断统统恶趣故生欢乐,与统统众生作依止处故生欢乐,见统统如来故生欢乐,生佛境地中故生欢乐,入统统菩萨划一性中故生欢乐,阔别统统怖畏毛竖等变乱生欢乐。’何故故?此菩萨得欢乐地已,统统怖畏悉得阔别,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离。何故故?此菩萨离我想故,尚不爱本身,何况资财,是故无有不活畏;不于他所企求扶养,唯专给施统统众生,是故无有恶名畏;阔别我见,无有我想,是故无有死畏;自知死已,决定不离诸佛菩萨,是故无有恶道畏;我所志乐,统统人间无与等者,何况有胜!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菩萨如是阔别惊怖毛竖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