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李春芳以语重心长地口气说,“这都是几十年堆集下来的老关键,几任在朝者都束手无策,我辈不比前任高超多少,还是渐渐来吧!”
“漕运总督该杀!”赵贞吉怒不成遏,大声道。
世人都不再言语,兵部职方司郎中吴兑兴冲冲地出去了:“诸位阁老,有好动静!”
进得文渊阁,朱衡正上楼,见刑科给事中舒化旁若无人地从西侧“腾腾”往楼上跑,似有急事禀报,他也就慢下了脚步。
漕运总督、河道总督连袂向工部呈报的禀帖,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尚书朱衡的手里。朱衡展读,大惊失容,忙叮咛司务:“备轿,本部堂要去内阁通报。”
张居正听到贵州不战和解的动静,沉默不语,此时却禁不住抚掌大笑:“哈哈,这回老酋也伏输啦!”他望着高拱,欣喜地唤了声,“玄翁!”
“那本年漂损二十余万石,河道总督该不该撤职?”高拱反问。
“高超不高超不敢说,敢直面冲突是真的。”高拱凛然道,“据实定策,不袭故套,自会找到前程!照以往的做法,出了事,惩罚一批河道漕运官员,来年仍然如此,这不是体例!此事,待朱衡、潘季驯实勘后再议。”
高拱也不谦善,一脸得意,道:“凡事据实定策,方可有济!乃为相臣者谋国之要!”
“如果杀了两总督,漕运自此能够顺畅,那就杀!”高拱没有好气地说,“可惜杀了也不济事,困难还摆在那。”
见舒化出了中堂,朱衡疾步走了畴昔,一进门,便道:“诸公,漕河……”
瓢泼大雨不住地下着,运河两岸一片汪洋,运河里,近乎黄色的河水卷着枯枝烂木奔腾着。近万只漕运船队连绵数十里,在黑压压的漕卒的牵引下,艰巨行驶着。
“河道总督当撤职!”赵贞吉又道。
“与高阁老事前所料完整符合!阮巡抚奏本这一两日必到。”舒化以必定的语气道。
“呵呵,玄翁终究能够安枕了!”张居正镇静地说,“只是,俺答老酋和赵全,怕是睡不着觉咯!”
“大司空说说文牍粗心就是了。”高拱一扬手说。
“呵呵,”赵贞吉一笑道,“不消等他们返来,老夫就晓得会是甚样成果。”
朱衡顶撞道:“赵阁老,责备下吏无能,下吏不敢辩;责备下吏对付塞责,下吏不敢受。高超如赵阁老者,拿出高招来,下吏不效死力落实,就请赵阁老革下吏的职!”
朱衡点头,道:“照这个别例试行了两年,年年漕运窒碍难行,去岁漂损漕粮十余万石。”
舒化进得中堂,镇静地说:“禀诸位阁老,贵州事,正如高阁老所料,门生刚过保定,正遇巡抚阮文中的急足,说水西事已平,是以门生也就折返了。”
“几个月没有好好睡一觉了。”高拱声音俄然变得沙哑,“此时感受怠倦极矣,只想睡一觉。”
张居正向舒化摆摆手:“退下吧。”
“清来清去,年年如此,把国库耗光、民力掏空,漕运也还是这个鬼模样!”赵贞吉不满地说,“漕为国度命脉所关,三月不至则君相忧,六月不至则都人啼,一岁不至则国有不成言者。你们这些主漕运的大小官员,不能再对付塞责啦!”
高拱一扬手道:“有些事当断则断,有些事却不能等闲点头,所谓欲速则不达是也。对治河、漕运,我辈实不熟谙,亦无良策。若只听一面之词,决策必将草率。不如让各方都参与其间,即便相互辩论也是好的,择善从之嘛!”
“停歇了?”张居正问。
“诸位阁老,”朱衡声音发颤,“黄河在邳州决堤,漕船漂损八百艘,溺漕卒千余人,漕米失二十二万六千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