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货方的官营盐场和盐课司,一贯是旱涝保收,实际上盐商的发卖并不会涉及他们。但是质变堆集到必然程度,就会变成质变:官盐卖不出去,盐商手中堆集了大量存货,天然也有力从盐场进货,发卖渠道的疲软终究还是影响到了出产环节――盐场晒出的海盐堆积如山,无人问津,昔日盐商络绎不断的买卖消逝不见,各个盐场门前萧瑟。
听了符有地“涨别人志气,灭本身威风”的话,宁海场盐课司大使黄章很不满,瞪着他说:“符有地,你现在还不明白吗?这不是银子的题目,而是面子的题目。放在昔日,一个卫所的千户我们都不放在眼里,现在一个小小百户,居功自大,坐地起价,缉获了盐枭的盐货还嫌不敷,竟然还要两面通吃,从我们这里再刮一笔,是可忍孰不成忍。”
以往官盐和私盐能够必然程度共存,并且构成主次之分,前提是官盐的供应稳定,而私盐走的是不法的地下渠道,极不稳定,本日有,明日或许就买不到了。而老百姓对盐的需求是刚需,一日不成少――毕竟除了少数敷裕人家,大部分人没有才气、也没有需求一次采办大量盐囤积,都是用多少买多少。在如许的状况下,质次价高的官盐才气占据支流的市场,私盐则以相对昂贵的代价作为市场的弥补。
这个决定对牟老中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他天然是举双手同意。因而,官盐与私盐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开端打响了。
收到动静的陈雨嘲笑几声,对张繁华交代:“猴子,派人去荣成联络牟老中,就说盐课司要搞事情,让他按我说的做,把这些眼高于顶的家伙好好清算清算!”
一个亲信部下凑上来问:“头,我们真的要去打盐枭?”
几个盐课司大使撂下狠话后扬长而去,留下符有地仰天长叹:“我招谁惹谁了,为甚么要让我受这个夹板气?”
这类场面让盐商们都惊骇了,私盐一旦多量量投放在某一处,就没有官盐甚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