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一带纠集了二十余万兵力,包含大小战船近七百艘,从江州解缆,顺长江水而下,置朱元璋的地盘池州、铜陵和芜湖等据点于不顾,中转承平,向朱元璋建议了面劈面的应战。
但是,陈友谅未能比及张士诚的覆信,却比及了朱元璋的水军统帅康茂才的一封信。
而实际上,陈友谅这些战船的名字也不是白取的,但就战力而言,这些战船的确是当得上这些名字。
仓促称帝以后,陈友谅命张必先、张定边二人速回汉阳,带上邹普胜等一干本来的“文武百官”,迁至江州,修建新的皇宫,等他打下应天后去享用。
鄙谚说得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朱元璋对康茂才如此看重,康茂才也就兢兢业业地为朱元璋效力。不管兵戈还是搞水利,康茂才都干得非常超卓,立下了很多功绩。
张必先做了“大汉”的丞相,张定边做了“大汉”的知枢密院事,还兼着太师职。
陈友谅如此发兵动众,当然不但是要攻占一个小小的承平。
承平距应天只要不到二百里路,打下承平,就等因而打到应天的大门口了。
按理说,朱元璋如此重用康茂才,康茂才应当是没有事理叛变的。
陈友谅本来想,二十多万雄师,六七百艘战船,攻打一个小小的承平府,还不像顺手捏死一个蚂蚁那样轻松自如?
这些战船的吗名字也甚是唬人,甚么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啊,光听到这些战船的名字就足以让人感到心惊胆颤了。
杀死徐寿辉的第二天,承平一带连天的大雨,雨点不但密,并且大,砸得人都不敢等闲地睁眼。
而花云和白文逊的捐躯,以及应天的失守,对于朱元璋来讲是个莫大的打击。
应天城内,朱元璋的兵马不过十万,而水军只要一百多艘战船,短时候内,朱元璋还没法从别处集结兵马,即便朱元璋偶然候从别处集结军队,那朱元璋的地盘就得大大地收缩。
岂知,这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乡。
牢坚固这兵马要想抗住陈友谅的二十多万军队,又是谈何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