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臣真述曰:至柔者,谦善平静,所谓天然之气也;至坚者,刚烈活动,所谓有为之徒也。夫柔静刚动,弱必胜强,故曰:“驰骋天下之至坚。”若人君能以精微密妙之道,致有为之理,则无所不入。故曰:“无有入无间。”有为之事,亦所谓平静致理,有为兵马之事也。不言之教,欲其正身率下,则人从之不待其言也,故曰: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也,又经曰:“行不言之教”是也。然贤人之治,无以加因而乎!又道君叹其当代罕能行之,故曰:“天下希及之。”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臣真述曰:夫去驰驱之马,粪波折之田,非有道欤!四郊多垒,兵马生于其间,非有道欤!是以人君恣可欲之心,则天下之人皆获咎矣!嗜欲至而不知止足之分,则天下之人皆受祸矣!又人君所欲尽得,则天下之人悉罹于殃咎矣!必也上之人能满足之为足,则天下之人孰不常足矣!
《名与身孰亲章》第四十四
臣真述曰:此言万物动出芸芸,无不反归于根。故曰:“反者,道之动。”夫常物之动,动之于动;唯道之动,动之于静。故曰:“反者,道之动。”反,犹复也。复其见六合之心乎!六合以静为心,以动为用,今反其动,是复其静也。故曰:“反者,道之动也。”是以,贤人慎其动,而常处有为,深达归根守静之义,乃能知常;能知常,然后能不妄作;能不妄作,故为之明。又“荏弱者,道之用。”言贤人必用荏弱之道,以胜天下刁悍之人也。又物,犹事也。凡天下之事皆生于有,有生于无。是以,贤人常处有为之事,归复于静,则万物皆得天然天生,不假云为行动,故曰:有生于无。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臣真述曰:夫人君,则天效地,恭己正南面。有为于上,垂拱罢了;无不为于下,各有司存天然,百度惟贞,万物咸若,何必行而后知,见而后名,为而后成也。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臣真述曰:夫贤人虽处万全之地,亦不矜其成,常若亏缺,故其用也,终无弊败之忧。虽居至满之势,亦不骄其盈,常自谦善,故其用也,永无贫困之厄。又直于其人、曲于其己,故曰:若屈藏其机,微用其朴素。故曰:若拙际其文词,绝其给佞,故曰:若讷。且此上文数节,详其大归,终本于平静之德,故引躁静相形,寒热相胜之义,以证之。夫平静者,有为也;有为者,亦谓有为于兵战之事,乃可为天下之长也。又经曰:“我好静而人自正。”又曰:“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皆此类也。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不出户知天下章》第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