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有六种认识界分解一境而单独为界,如是意境中有无量思惟念想,比方太空涵容万般六合天下、境地,太空中诸天下皆如微尘悬住,此皆有色可见之相,而无形之境地亦浩大而存,此亦可觉可测,是故说意境中诸界如太空无形之境地,而诸识思念皆可测察其相,比方空中微尘,在乎意境中,亦如微尘。
比方镜面,虽镜面洁白,辉映诸尘色,而其镜面不做别离,妍媸善恶,净浊荣辱,统统不做别离而涵容,如是名为大容,若复于人,亦有如此大容,于六根界、六根识界,皆具足此大容之性。
比方眼根观诸色相,非论根本质,或复人间诸和合色,无量正色,皆可谛观,无诸停滞,但是众生眼目能无碍观色,却不能辨认音声气味,是故说色界与眼界,单独成界,非一界者。
太虚者神,无极者生其神,神而买卖,意中生识,是故众生名为含识,何故含识?以其识生于意,意生于神,神生于无何有之乡,无何有之乡,不成言其妙,因是而能生奥妙也,奥妙者太虚,太虚复活阴阳,阴阳同出于神而各自为界,此二者亦为奥妙,二者交复亦为奥妙,如是奥妙相复,乃为众妙之本源。
鼻根识界辨香界,亦无诸停滞,而独不辨其他诸界,舌根识辨诸味,不辨其他,身根识辨统统触,不觉其他界,如是五根相对五尘而映现意根中,动于意根而现诸辩白识,是故说六底子清净,六尘亦清净,六识亦清净,和合生不净。
含识皆有情,识情非本情,
如是乃说耳根识界,耳根界识能辩白无量百千各种音声,复能辩白各种和合音声,于诸音声,辩白无碍,无讹夺者,而于色界、眼界,及其他诸界,皆不能辨识,如是耳根界与音声界亦自成界,非一界者。
说身根为知冷暖痛痒者,眼目岂不知冷暖?双耳及舌岂不知冷暖之变?若以肉根为别离,则眼耳鼻舌亦为身根,是故说诸根者,即说根性也,眼根性即见色,耳根性闻声,徒有其目珠、双耳,根性不具,亦不见色,亦不闻声,如是罢了。
眼识喜好看,耳识乐欢声,
比方眼目观于人间,若无色相,则虽有目,不见统统,是故不生色识,纵复山呼海啸之声而眼根识界不为摆荡分毫,是二界不相对故,识之别离,不为产生。
是故诸根在身,亦皆为身根,亦不碍其自具之根性,如是乃为各自成界,亦共成一界,一身境中,乃有诸界,比方人意境中乃有诸别离认识界,是故眼识界、耳识界等诸识界亦如肉根在身而在乎识界**集又各自成界。
肉眼岂名眼根乎?双耳可名耳根否?三寸之舌可名舌根否?否否,非如果也,所谓根者,岂止肉根,此肉根为体,根性乃为底子,若此根性之不存,则意根不能通达此肉根上,此肉根则为虚设,无诸用处。
统统情感,不管喜乐悲苦,皆如无形之界,统统念想认识,皆如有相之微尘,是故自看法想者,亦当测其诸情,情识不分,若自观诸想而不能自测其情,则于表情不能清楚苦乐之法,亦不能自明表情中所含之法,所谓人间法相尚不测之,则不能见法相根,不见法相根,乃迷于本身,执恋我我想,困于根识界,如是则名为人间众生。
六根各有识,六识各有情,
五根识相续,认识起爱憎,
无极者,生太极,太一恒生而不死,别名太虚,而涵容诸境地,诸境地为恒生者所化,是故诸境地次于恒生,虽能长生而不得不死,是故诸境地皆有灭,而太空亦有生灭。
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