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盈虚,一亏一圆,三旬日满,上弦十五,下弦十五,阳渐增而明,名为阳回,明渐亏而暗,名为阴回,阳性温、热,阳性寒、冷。
初出而上,名之为盛,盛极而衰,名之为落,落而入昧,进而深昧,昧而复萌,萌而打动,动而复出,出入来去。
苍冥虚空,大块填之,先有虚灵后有众生,比方阴阳之生乎太极,太极者,浑沌也,先六合而有,有而无形,于其无形,亦无别性,名号纯一。
太虚大谷,填之大块,大块与日月具为星斗,大块之人,所见之星,不过日月星斗照临大块之气象,万物得日月星斗之气味而生,生而灵,灵而动,动则变,变则化,化则通乎造物之理,故说人与六合偕道亦大。
月之阳回,人身亦为之阳回,月之阴回,人身亦为之阴回,日之昼行,人身阳脉亦为之盛,日之夜行,人身阴脉则为之盛,人身阴阳随乎日月阴阳而动。
大地有分,阴阳等平,对于一日,在乎朝暮,对乎一年,在于春秋,年有二极,名为寒暑,号为冬夏,照顾一日,昼极夜极,地亦有分,在于东西,地有二极,在乎南北。
太阴虚灵,亦遍周纯一,而大块之形比乎纯一之界,比方微尘之与大块,太阳虚灵,化太阳已,复化月精,日精含阴质,以从太阳生,故号少阳,月精含阳灵,以从太阴化,故号少阴。
苍穹之下,生灵之类依日月阴阳之变而作息,生灵本身阴阳灵质亦符合六合阴阳之变,由此万物随阴阳之变而盛衰,亦随阴阳盛衰而存亡。
日月之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人法阴阳而定乎法术,六合之周遭,日月之周行,因而有刻有度。
日月之形,照临大块于其气上现日月之形象,无形象而复现色影,名为日华与月华,日月在乎太虚,名号少阳少阴,照乎人间,于大块人间名号太阳太阴,其气象照临人间而调和人间之阴阳生灵命数。
黄道与日,等位而对,天塌西北,地陷东南,地轴偏位二十四分,故东南低陷而西北突凸,人作日晷,像法于地,倾置地上,亦偏二十四分以应日月之象。
风息所吹,萌动灵性,万物乃化,生物乃生,六合之间,生乎万类,万类当中,人身印照六合之理,乃名六合子,尊乎人间众,故名,天大、地大、人亦大。
日月自化生以来,循乎阴阳起落之理而现日夜之变,大块凝乎阳灵而现高低四方,其打动之气,乃化为风,拂乎地上,周流无碍,名为上天,民风所覆,名为下地。
造化之妙,太极生二子,太阳太阴,太阳生子名日,太阴生子名月,日月星斗挂乎太虚,大块亦挂于太虚,乾坤之相,象乎鸡卵,阴阳之变,成乎挂象。
从中宫起,至于八方,等位无差,说地为方,方之四向,交叉八极,东方日初,名之为出,西方日没,名之为入,南边日极,名之为上,北方日昧,名之为进。
日之一身,阴阳盛衰,则现日上日下,乃及日夜,月之一身,阴阳盛衰,则现月缺月圆,月之一窟,映日之精,每日得二十四分日光阳灵,月则每日增二十四分阳灵明光,十五日,日月相对,名为月满,亦名月之阳极,而于月满则现月缺,每日缺二十四分阳灵明光,十五日一度失明,如是名为月之阴极,一阴一阳之来去,名为月相盈满,亦名满月。
日象之起落,定地天高低之位,日之来往,复定四方,乃于四方,复起纵横,定其四向,阡陌交叉,乃定九宫,高低宇内,别离十方。
夫大块之高低,名为六合,天之空空,八风而扫于无碍,观乎大块六合,仿佛丸卵,人居卵中,呼吸精气,与六合之精力相来往,故说人身有灵而妙,妙通乎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