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客人们,王洪英忙着洗碗刷锅洁净厨房,刘余金就忙着清算一些东西明天去县城带着。
起首要给的是向主任家,年前给的那点咸货、兔肉、山鸡肉,只怕过年这几天早就吃的光光了。现在既然晓得家里不会贫乏,那就多带点。带上两只咸鹅、两只咸鸭子,咸货到了仲春就不那么好吃了,这些差未几够他们家吃到月尾。六只干兔肉、四只干山鸡肉,黄花菜、干蕨菜也另有很多,各带上一包。年粑粑在城里也算是可贵的,涝上二十个带上。还要给糖果柜台的停业员带上一只咸鹅、一只咸鸭、两只兔肉、两只山鸡肉、十个年粑粑。至于赵厂长就不带了,他的办公室是个人的,给一个不给一个还不如都不给,就像他们家的一句老话:宁冇一村很多一户。
几句话的时候,他们就跨进了院子,打眼一看,满是他们王家的人。
“我是感觉拓的粑粑时候放不长,年前已经送了八十个畴昔,我怕他家一时半会吃不了就该坏了。”
王洪英在听了弟弟说了起码有三桌人时,她就照着四桌人来筹办。
刘余金看着叔丈人的迷惑的神情,他更加奇特:“是啊!别的亲戚该来的都已经来过了。”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正月这段时候都没有吃过这么多新奇的、热乎乎的菜,明天是敞开了怀的吃。中午一顿饭连喝酒带谈天,男人们一向吃到了下午三点多。他们的酒杯刚放下,筹办吃米饭,王洪英又开端要忙乎晚餐。
也幸亏是照了四桌的量做的,当统统人都排排坐的时候,差点四桌都没坐下。孩子们都三个一条长板凳,四岁以下的孩子还要抱在妈妈的身上,这才安排了统统人。
忙完厨房的王洪英回到堂屋,看到刘余金放在蛇皮袋里的生粑粑子,眉头皱了皱:“你拿这个多丢脸,如何不带拓的粑粑?阿谁又黏又软又都雅,城里人都爱吃。”
王家二婶作为家庭妇女,对于接待家里来客如许的事最有发言权,她冲着男人撇撇嘴:“你懂甚么呀!这家里要来人,最好是赶在一起来,一次性全接待了,多好!省的今儿来两个、明儿来一个的费事。”
“那你拿一半拓的一半生粑粑子,如许也显得尊敬人家。”
家里向来不竭活鹅和活鸭、活鸡,鹅杀一只就够了,鸭子要杀两只。鸡?她看看已经放出笼的鸡,在竹园里你追我跑的欢娱,晓得要抓住它们很费事。想想吊篮里另有挺多风干的山鸡肉,稍稍措置一下也能够当作新奇鸡肉用,因而又放下了手里筹办用来扑鸡的大扫把。别人都讲究正月里不杀生,但是她无所谓。固然当年除四旧她并没有那么主动,但是从别人的行动中,她看到很多风俗并没有需求畏之如虎。
大人们乐哈哈笑着,被敬爱的孩子们无认识的转移了重视。唯有王老太太还在固执的看着大半子,百思不解的想着,大半子明天如何完整不接本身的茬呢?但是,这么好的柴炭她是真的很想要啊!
这里做年糕有两种,一种是生粑粑子,做法是把吃干水的粑粑湿面,做成海碗那么大的扁圆形,放到蒸笼上蒸熟。另一种是熟粑粑,做法是把吃干水的粑粑湿面,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到蒸笼里蒸熟,蒸熟今后,还要放到瓦盆里用木棒揣好久。包管每一块都被揣过以后,再揪成一小团一小团,放在木雕的模型里拓成一个个带花的粑粑。普通这类粑粑都是办丧事或者送人用的,很罕用来自家吃。以是,当王洪英看到刘余金拿生粑粑子而不拿拓的这类专门送人的粑粑,就有些不睬解。
吃过晚餐就是要送客人走的时候了,谁知王家来的孩子们哭着闹着不肯走:“我不走!我要在大姑(大姨)家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