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见过四阿哥,臣双足疲废已久,难以成礼,请四阿哥包涵。”阮元也向奕詝作揖道,打量这位四皇子奕詝时,只觉他样貌清秀,气度亦属沉稳,只是面色略显惨白,仿佛并非身强体健之人。阮元也还记得各位皇子年纪,这位四皇子奕詝出世于道光十一年,这一年才只要十六岁,而道光却已是六十五岁的老者,父子春秋相差如此差异,却也并未几见。
京师鹿鸣宴素为朝廷要事,是以这一日潘世恩也以宰辅之名,一并前来主持大宴,见了阮元,天然少不了上前道贺一番。只是这一日伴随潘世恩前来的,另有一名十余岁的少年,少年腰系黄带,身上补服倒是团龙。阮元为官数十载,天然清楚能利用如此服饰之人,即便在宗室当中,也是屈指可数,当即竭力站起,筹办向那宗室少年施礼拜过。
“门生恭请太傅见教!”一众新科举人见奕詝请阮元发言,天然不敢违逆。当然,此中很多落第之人,论师承便是阮元数代以后的再传弟子,能亲目睹到师祖垂训,心中亦自欣喜。
“所谓‘实事求是’所求,乃是身外之物,但所求之人,却有才气、心智、见闻之别,以是一样是实事求是,或许分歧的士人,得出的结论就会大不不异。但是实事求是这条路,本身并没有错。不能实事求是,凡事自发得是,那这天下的错误之处,不是只会变得更多吗?以是我治经之时,方有博学而算之语,如果先人学问、根据俱皆充足,看出了前人不敷之处,那为甚么不指出来呢?我少年时自撰《车制图解》,许郑之言尽览无遗,可我却觉得许郑以外,另有六合,便以许郑之言为本,自主了一派新说。在我看来,如此指出前人的不敷,并非为了否定前人,相反,人力皆有限,前人行路,皆有绝顶,先人只要在前人之上不竭推陈出新,才气把前人的路持续走下去啊?在我看来,这才是‘实事求是’真正的模样!”
“阮太傅,四阿哥出宫之前,便即与我言明,四阿哥听闻太傅身材不便,这施礼之事,就免了吧。”潘世恩当即向阮元道,见阮元神采中似有陌生之感,明显并不熟谙面前少年,潘世恩便对二人相互先容道:“阮太傅,这位便是皇上的四阿哥奕詝,四阿哥在皇上几位皇子当中年纪最长,是以本日皇上请四阿哥与我前来,一并主持鹿鸣筵宴之事。四阿哥,这位便是阮元阮太傅了。”
“现在之世,和我入仕之时却又分歧了,各位自也清楚,六年之前,英吉利犯境,现在虽已成万年之和议,可防患于已然之道,大师还是应当清楚的。有很多年青的读书人,在汇集西洋地理、兵制、民风之作,也有人感到猜疑,说我堂堂天朝,还需求去学洋人的东西吗?我年纪大了,将来的大清是甚么模样,我看不到,也猜不到了,只能凭着过去的经历,为大师指导一二。圣贤昔日亦曾有言,礼失而求之于野,天年之学,自古有之,亦曾中衰,是以西洋之人以西洋算学历法上呈于世祖、圣祖二位先帝,二位先帝清楚西法自有其好处,便即兼采而用之。由此可见,如果西洋之物确有所长,则我等取而用之,并无不当。或者说,此中关头,并不在于中法西法之辨,而是在于我们可否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真正做到博学而算,如果各位后学,能将中法西法尽数兼通,在此根本之上,即便兼采西法,那也是本于中法,又何必再拘执于中西呢?可如果不学无术,对于西法尚不能言其本末,便一概弃而不顾,又或者不求甚解,唯知以西法自炫,那便是荒诞之事了。此中事理,仍然在于这‘实事求是’四个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