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骆氏,芸娘欲往西院拜别老夫人。才走到一边,便见魏嬷嬷劈面走来,行过礼后说道:“老夫人说现在是多事之秋,便单独闭关念佛了,叫夫人不必劈面告别,只要一句话叮咛我带到:‘此去多施财米,民气至诚,上天自有感到。’”
芸娘低头道:“这也不该如此。他伤了腿脚,便是晓得有粥厂也去不了,又流了很多血,怕不是要死在街上?”不经意间扫到了桌上的粥菜,灵机一动道:“这饭菜我用不着,不如你把它端给那受伤的人。”
小如一一照办。世人纷繁去争抢铜钱,为肩舆让开一条来路。芸娘一行还未走多远,就闻声身后有人痛哭伸谢,此起彼伏,接二连三。芸娘在轿中长叹几声,深感民生痛苦,世事多艰。
琮儿的面色也是恹恹的,想必是舍不得母亲离家。芸娘已与他讲了好多回原委,可琮儿毕竟只是个五岁孩子,自记事起便从未分开过芸娘,现在强撑着懂事的模样,忍住泪水,倒是眼圈泛红,惹民气疼。
进了庙门,只见松柏蓊蔚,又闻钟磬长鸣,鼻间盈满沉檀之香。一众女尼已在殿外候立,为首的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尼,穿戴青白的直裰,腰间系着黄绦,脸上几道皱纹深重,皮肤透着长年茹素的菜色。
妙空神采微怔,勉强点了点头。小如在一旁皱眉道:“夫人,您如何总爱管这些闲事?城里死人那么多,咱能管得完吗?”
转眼过了一天。二十九日一早,刘府便备好了青罗女轿,一众轿夫仆妇摆列两旁,只等着张氏夫人解缆。
小如一边帮芸娘按头,一边叹道:“您嘴上说信,内心还是不信。若本信赖老爷安然,您又怎会一病如此呢?待会儿还要受颠簸,叫我怎能放心?上哪能寻些灵药,解解您的芥蒂。”
芸娘心中不忍,便微微挑起轿帘,向侍立在肩舆前的小如叮咛道:“你叫三个家人留在此处,把带来的铜钱分给饥民,再奉告他们从本日中午起,刘家在水月庵施粥三天,到当时再来取食。”
芸娘答复早有筹办,又托魏嬷嬷向老夫人问好,这才来到二门前,乘上肩舆时,已是辰时一刻。
这老尼原是水月庵的方丈,法号惠存,她见刘府女轿来了,便亲身上前搀扶芸娘下轿,一边说道:“阿弥陀佛,夫人路上安好?”
芸娘站定火线道:“多谢大师挂念,倒是安好,只是目睹饥民各处,心中有些憋闷。”
正说话间,又一个年约十2、三的小尼姑叩门出去,本来是惠存的另一个门徒,法名妙灯。她娇娇怯怯地施了一礼,禀道:“师父请夫人移步斋房,为明日的法事斋戒沐浴。”
以下为【防】【盗】【章】【节】
“我洗完衣服时,天刚蒙蒙亮,正提着桶往回走,路过一座牌坊,有团黑乎乎的东西堆在那,我还道是甚么肮脏,谁知那东西竟动了一下,我近前一看,才知那是个半死不活的人,腿弯得不成模样,怕是折断了,身上满是血呢!”妙空答道。
惠存垂着眉眼,干巴巴地说道:“阿弥陀佛,夫民气善,必有福报。敝寺女僧已在厨下备好粥水,到时送到粥厂里,便能普渡众生,还请夫人宽解,先随贫尼往配房中安设。”
看正版小说,请到【晋】【江】【文】【学】【城】
小如见妙空面带奥秘,猎奇地问道:“敢问是甚么事?”
“他为何躺在那边?”芸娘问道。
明天先更一章,明天接着双更,大师珍惜假期最后一天,接下来就是十一七天了!
芸娘有气有力地点点头,说道:“万望能够灵验。”
芸娘摇着头说:“我不过是没歇息好,算不上严峻。”
水月庵邻近白岩场,与刘府相去不远,不过六里路程。芸娘一行由十来个家人护送,出得刘府,开初还是香尘满路,屋舍完葺,高墙飞瓦间模糊现出池亭仿佛。不出三里地,景象便大有分歧,颓垣圮梁,柴门漏窗亦是多见,所幸另有存身之处,街上也没甚么流民。再走出三里,已能看净水月庵的庙门,可面前的风景又大不如前,路旁多有饿殍,衣不蔽体的妇孺沿街流浪,都挨在庙门前苦等布施。他们此时见了芸娘的车轿,都凑上来乞讨要求,拦住了来路。护在四周的家人见状,赶紧拿起棍棒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