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放悄悄道:“有效。我事前让铁匠打造了好几套,再让老马夫尝试削马掌,钉蹄铁,实验了好几天,弄伤了几匹马,终究成果令人对劲。有了这个,我们能够加快行军,并且在不必改换战马的环境下,长途奔袭也就成为能够。”
见二人脸上暴露利诱之意,张放一手拿铁圈,一手握马蹄,然后将铁圈往马蹄一压,然后提起马蹄,往案面重砸几下,确认砸实了,这才笑着递给二人。
陈汤按捺心中的冲动:“此物何名?”
“是,说是张议曹想出一策,可使行军速率加快。”
张放略带一丝疲惫的声音从帐内传出:“门下议曹史张放,恭迎甘都护、陈校尉。”
这时帐别传来通报:“张议曹派来门下史,说是请都护、校尉同去帐中,有事相商。”
马鞍、马镫、马蹄铁,这是真正骑士的三件套。有了这三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弓马队、游马队、乃至重马队的出世。匈奴人不是靠马队称雄一时么?那就来看看大汉的马队吧。
门下议曹史,是大汉郡府属官,主献谋建议,近似于参谋的角色,并且是副职,正职是门下议曹掾。张放随军出征,出入虎帐,参与军机,总得有个名份。而西域都护有开府征辟之权,也就是说能够自行征召幕僚。因而甘延寿便利用权柄,给了张放这个职务――还别说,挺合适他在军中的定位。
一个是一枚“几”字形的铁圈,看上去平平无奇;另一个,则是一条被砍下的马蹄。这两样东西,如果扔在帐外,甘、陈二人乃至都不会多看一眼,但如此郑而重之的摆在案上,必有其意。
“加快行军?”
四月末,当这支多国军队到达温宿国姑墨城时,为了减轻后勤压力,加快进军速率,甘延寿与陈汤决定分兵。
两支雄师的会师地点,是乌孙赤谷城。
过了一会,就见帐帘一掀,一群人连续走出,先是向帐内再拜,再向甘、陈二人见礼以后退下。陈汤与甘延寿都认得,这些人满是张公子的扈从,那韩骏没说错,还真是训戒。
说是恭迎,但甘延寿和陈汤直到走进毡帐,也没见张放端的出来驱逐。甘延寿内心早有定位,浑不在乎,陈汤也不动声色。不过等他们见到帐子里的张放时,才明白这是有启事的。
~~~~~~~~~~~~~~~~~~~~~~~~~~~~~~~~~~~~~~~~~~~~~~~~~~~~
张放暴露一抹笑意:“二位都是日理万机的大忙人,我就不卖关子,开门见山了。如二位所见,这就是加快行军速率的东西。”
不过等陈、甘二位随韩重来到张放帐外时,在帐前保卫的韩骏走过来向二人恭敬施礼:“公子知二位军务繁忙,末想到来得如此之快。请稍等,公子正在训戒,很快就好。”
甘延寿用力一拔,将铁圈与马蹄分离,这才发明马蹄已经做过措置,马掌削薄,且事前打好洞眼,正对应铁圈上的突钉,难怪一敲便能够贴合得如许紧。
二人将雄师分为六校,沿南北两路并进。由戊已校尉郭习将带领此中三校南下,沿葱岭河穿过莎车、疏勒,最后超出葱岭从小道到大宛,转道乌孙。别的三校则由甘延寿、陈汤带领,从温宿国解缆,穿过伊利河谷、草原,进至乌孙。
毡帐大小如房,两盏酥油灯光度还算敞亮,短案后的张放,神采有点发白,眼睛偶尔有精光一闪,但稍纵即逝。一贯笔挺的跪坐身姿,看上去也有点发软,显现出一种疲态。
训戒?陈汤与甘延寿面面相觑,这位奥秘公子又在搞甚么花样?
温宿固然是个小国,但它东接龟兹,北连乌孙,南临疏勒、莎车,是丝路北道一个首要关键,也是必经之道。以如许的小国,很难供应一支几万人的大甲士吃马嚼,以是西征雄师不能在此地久待,必须尽快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