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昭三年三月末,风起乌垒。一支由汉朝西域都护府乌垒屯田吏士、车师交河壁戊已校尉屯田吏士,以及焉耆国、龟兹国、车师前、后部、蒲类前、后部、东、西且弥、前、后卑陆、乌丹支离、危须、尉犁、乌垒等等诸多邦国所构成的“多国军队”约四万人马,从乌垒城向西进发。而更多因为间隔太远,一时未能汇合的邦国、部落,正从漠北到西域这片广袤地盘的四周八方会聚而来。
张放耸耸肩:“马蹄铁。”
张放悄悄道:“有效。我事前让铁匠打造了好几套,再让老马夫尝试削马掌,钉蹄铁,实验了好几天,弄伤了几匹马,终究成果令人对劲。有了这个,我们能够加快行军,并且在不必改换战马的环境下,长途奔袭也就成为能够。”
门下议曹史,是大汉郡府属官,主献谋建议,近似于参谋的角色,并且是副职,正职是门下议曹掾。张放随军出征,出入虎帐,参与军机,总得有个名份。而西域都护有开府征辟之权,也就是说能够自行征召幕僚。因而甘延寿便利用权柄,给了张放这个职务――还别说,挺合适他在军中的定位。
张放暴露一抹笑意:“二位都是日理万机的大忙人,我就不卖关子,开门见山了。如二位所见,这就是加快行军速率的东西。”
“未细说,只道是有关加快行军之事。”
过了一会,就见帐帘一掀,一群人连续走出,先是向帐内再拜,再向甘、陈二人见礼以后退下。陈汤与甘延寿都认得,这些人满是张公子的扈从,那韩骏没说错,还真是训戒。
也正因近段时候以来两位统帅没少纠结这个困难,是以一眼看到这东西,就明白它的用处。
两支雄师的会师地点,是乌孙赤谷城。
四月末,当这支多国军队到达温宿国姑墨城时,为了减轻后勤压力,加快进军速率,甘延寿与陈汤决定分兵。
这训戒要好久?还是行军怠倦?甘、陈二人还没来得及张口,四道目光就被短案上两件事物吸引住了。
甘延寿摊摊手,苦笑道:“人家来头大,有甚么体例?子公,忽视掉这劳什子门下议曹吧,他就是富平侯世子――只要如许想,你内心就均衡了。”
陈汤与甘延寿互望一眼,放动手里铜烛,剔了剔眉,道:“门下议曹有事,不前来禀报,反让上官前去,在大汉怕也是头一遭吧。”
入夜,汉军虎帐巡骑四出,高度防备。而诸国人马则按草原常例,搭建起一顶顶毡帐,圈起牛羊,围坐篝火。全部河谷,火光到处,好似在开一场昌大的篝火晚宴。
毡帐大小如房,两盏酥油灯光度还算敞亮,短案后的张放,神采有点发白,眼睛偶尔有精光一闪,但稍纵即逝。一贯笔挺的跪坐身姿,看上去也有点发软,显现出一种疲态。
陈汤目光明灭:“此物或许有效。”
中军主帐里,陈汤与甘延寿正举烛伏案,就着一张粗陋地形图,研讨下一步行军计划。
马鞍、马镫、马蹄铁,这是真正骑士的三件套。有了这三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弓马队、游马队、乃至重马队的出世。匈奴人不是靠马队称雄一时么?那就来看看大汉的马队吧。
以张放的身份,请陈汤、甘延寿上门,倒也不算托大,但行军途中,统统以军职为大,他这个门下议曹史的态度,不免令陈汤有些不满。是以陈汤并未掀帐而出,而是坐下,淡淡道:“有说是何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