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荀攸明显并不满足于用四胜四败说来鼓励士气,却见他在安然接管曹操的夸奖以后,又探身向曹操进言道,“主公,有道是,兵者诡道也。现在袁绍虽没有南下,可主公却可不费一兵一卒先发制人。”
孔融虽没有言明,可他所谓的“避其锋芒”,不过乎就是将天子的御驾迁离许都。而这一招对于汉室公卿来讲早已是习觉得常,是以很多人都在底下点头拥戴。毕竟汉庭可没少被李傕等西北军阀赶鸭子流浪。而眼下的袁绍气力远甚于当初的李傕等人,汉帝又有来由不拔腿跑路?
荀彧目睹董承欲借袁绍南下为由引其他诸侯入许都,不由暗自蹙起了眉头。固然荀彧也承认曹操的气力不及袁绍,但招其他诸侯来许都也并不见得就能进步汉室的气力。须知当初袁绍纠集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都有人各怀鬼胎。现在各路诸侯皆已各自盘据为阵,如何会为保汉室同心合力。怕是到时候一纸圣旨下去,招来的不是盟友,而是一群虎狼。
周逵的话语虽有长别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之嫌。包含曹操在内的在场每一小我都没法辩驳他的论调。毕竟两方气力上的差异是明摆在那边的。不过合法现场的氛围逐步凝重寂然之时,坐在曹操身边的谋主荀攸,却面色如常地向曹操拱手进言道,“主公与诸君莫要忧心。依攸看来袁绍此人不敷害怕。”
董承的进言再一次博得了在场公卿大臣的们的拥戴。毕竟曹操与袁绍间的气力差异那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更何况有传言说袁绍身边有一个善于施法请神的活神仙。此人之前还曾做法请来黄帝显灵助袁绍攻破易都城。面对如许一个毒手的敌手,汉庭不向外乞助才怪。
荀攸环顾了一番在场的文武同僚,悠然伸出四根手指侃侃而谈道,“在攸看来,私有四胜,绍有四败。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律不立,士卒虽寡,实在难用,公法律既明,奖惩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安闲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乃至仁待人,推诚恳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怜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
??建安三年(198年),秋玄月,有玉玺自天外飞入邺城袁府,席间文臣武将皆骇然,顶礼膜拜之。稍后主簿耿包出列进谏袁绍,“宜应天人,称尊号。” 耿包此话一出当即引来了沮授予田丰的进犯。沮授当众指责耿包,“妖言惑众。”田丰更是严词要求袁绍诛杀耿包以儆效尤。
“吴卿言之有理。”刘协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接管了吴硕的定见,继而又环顾了一番朝堂扣问道,“那位卿家愿书此文?”
但是在袁绍即位那天,田丰却还是没给袁绍面子,以抱病为由拒不列席典礼。而沮授虽乌青着脸插手了即位大典,但在大典结束后,他却将的产业分给了沮氏族人,并兀自感慨,“势存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
不过作为作为曹操在朝堂上的代理人,荀彧可不能让到手的汉室大旗就这么飞走。但见他长袖一甩,出列向孔融针锋相对道,“何为避其锋芒?袁绍越僭称帝,锋芒直指汉室江山。故此袁绍南下并非平常的诸侯之争,而是大汉与逆贼间的国战陛下身为天子若值此存亡存亡之际心生撤退之意,天下诸侯将如何对待朝廷?如何对待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