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九音舞动长剑,最开端的风入松,到厥后的登临剑、决浮云,一一发挥出来。丈许见方的任侠居内,于九音手持四尺长的定海,几路剑法竟然使得涓滴不见迟滞,长剑舞得并不急,却模糊带有风雷之声,显是剑法内功均至化境的境地,且神情气度也由本来的病病殃殃变得神采飞扬,如果凡人见到必定惊奇,涓滴看不出使剑之人便是传说武功尽废十余年的于九音。
李岩却也不敢托大,从速谦善了几句。目光一转,见周青冥手中捧着的剑长约四尺,乌木的剑鞘较着有些年初,明黄的剑穗是新近换上去的,团体却不起眼,只是有一种奇特的感受。一则此剑太长,二则长剑是不宜配剑穗的,除非是用来做仪剑。李岩多看了两眼,便道:“周师兄,这是掌门赐你的剑么?啊,这不是掌门人的佩剑“醉斩长鲸”么?”李岩上山这么久,唯独小时候跟在曲九云身边见过掌门人的佩剑“醉斩长鲸”长四尺,其他师叔师伯利用的剑少有超越三尺五寸的,大多都是三尺三寸三分的普通规格。周青岩却道:“你却有见地,识得“醉斩长鲸”。明天教你个乖,我可不敢拿着掌门师尊的剑到处走,不要见到这么长的剑便以为是“醉斩长鲸”,这把剑我也不识得,这是掌门师尊让我去还给九音师叔的。”周青冥侃侃而谈,言语当中却也有些奇特,盖因于九音师叔为人低调,根基在问道坡隐居不出,山上怕是很有些弟子是不晓得另有这么个师叔的,李岩倒是传闻过。
问道坡非常偏僻,周、李二人发挥轻功行了约一刻钟才到。问道坡不似其他师叔驻处,门人弟子浩繁,只要一个小童服侍。小童通传毕,引二人入内。只见一人立于阶前,神采不见喜怒,双目腐败,长须随风而起,自有一股傲岸风韵,只是看身形气味却像教书先生多于武学宗师。
这时从山后转出一群人来,为首一人倒是生的一表人才,倒是满口阴损:“哟,张大蠢还在这里勤奋呢,就你也配作入室弟子么?老诚恳实做个外门弟子,好让我爹给你安排个好差事。”说到“好差事”的时候用心进步了调子,周边的人都跟着笑了起来。此人倒是个山下的二世祖,名唤张敬诚的,他爹是山下的财主,厥后又帮凌云派采购粮食,向来是看不起张大通的,之前欺负得惯了,只是见张大通上山以后学武非常尽力,不由得又嫉又怒,常常找由头挖苦一番,这类心机倒是奇异得很。
于九音固然十余年未曾碰过兵刃,但这些剑法却在心中演练过无数日夜,剑法越使到厥后便越是谙练。。决浮云最后一式使完,于九音还剑入鞘,凝睇杏黄剑穗半晌,遥向观星崖方向抱拳道:“师兄,你明白弟之所思所想,助我了结心中憾事,我此生也毫不负“定海”之名。”
凌云山上的雪下了又停,停了又下,已经有十三个年初了。李岩自五岁学艺以来,入门时学的内功锻骨劲、轻功上重楼、剑法风入松都已小有成绩,同时入门的一百余名弟子中,即便不算得出类拔萃,却也获得过传功师父江九风“循规蹈矩而不拘泥、别出机杼却也安定”的考语。
对李岩而言,同一届入门的师兄弟人数算多的了。概因十年前乱世尚未到临,当时世人重文而轻武,世家富户以荏弱为美,布衣百姓以读书为晋身之道,且朝堂曰侠以武犯禁,武力为祸乱之底子,乃至于乱世到临,世人饱受苛虐竟有力抵挡,习武之人方垂垂多了起来。李岩于入门之前的事情已记得不大清楚,只知地点村落为乱兵所掠,若非曲九云师叔颠末刚巧救了李岩,全部村落将无一人幸存。曲师叔见他根骨不错,身材安康,于兵乱、冻饿之余竟不也未曾抱病,算是习武的好苗子,便将他带回凌云,一晃十余载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