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亭本名之观澜亭,远眺可观古堰全景,却于战乱中毁弃。”柴荣黯然道。
柴荣道:“为人做事,凡是怀揣仁爱之心,便能得上天之助。正如脚下踩踏之离堆与隔江相望之玉垒,古时曾为一体,后因筑堰而开凿。主持凿山的李太守为减轻民力、节流光阴,采聪明之法于岩石上开沟挖槽,大火灼烧,雪水泼浇,以冰火相激之法敏捷令山石碎裂,这才凿开了内江引水的咽喉,俗称‘宝瓶口’,岷水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于无声处泽润天府。”
“轰--”
符儿抬眼望之柴荣,姣美的脸庞竟出现一丝沧桑,忍不住问:“荣哥儿对此地如此熟谙,莫非此前来过?”
少时,官骑二旬禁令已至。贼兵垂垂撤离宝瓶,纷繁左上玉垒,右行离堆,隐而不见踪迹。柴荣与符儿这才潜行珍宝瓶,乍见沿河石壁上竟被硬生生造出万千孔洞,每孔间已堆埋一二枚竹筒火药,火线自宝瓶经飞沙堰乃至鱼咀。
柴荣大笑:“符儿不成妄言!此法乃上古开山时所用,古堰既成,今之人如何使得?”
符儿不平道:“难到眼看着他们作歹不成?”
符儿点头道:“这堰真真透出筑者仁心智术,到让先人自愧不已。”
“荣哥儿!荣哥儿!”符儿见柴荣兀地愣住,不知情地在柴荣面前闲逛动手心。
柴荣肃言正色道:“符儿妄言甚矣!岁修已至一月,宝瓶口以下储水已尽。若此时水阻,千里良田不得溉灌,万里沃野始变荒坡,饿殍遍野、民气惶惑,而后国衰民弱引他国进犯,‘水旱从人、不知饥荒’的天府之国便会战事频繁、生灵涂炭了。”
符儿紧紧跟着,跟着柴荣登上玉垒山,同路之人垂垂多起来。这玉垒山为楗尾古堰要地毗邻的一座仙山,山上有一远近闻名的道观,名曰“伏龙观”,相传天庭派二郎神将下界治水,擒获孽龙镇伏于此山,故而得名,先人几经补葺增益为祭奠天神之地。
此时,出山口侧,两支火箭窜头而出,带着肉脂燃烧的味道,一左一右一前一前目标清楚地飞射过来。符儿当即蒲伏,只听耳畔响起一声巨响,幸无大碍,只引爆两三颗火药筒。目睹柴荣一侧情势不妙,火箭已出鞘,绳头却未被完整覆盖,荣哥儿只好将肉身紧贴绳头,符儿见状猛地从地上弹起,向柴荣扑身而去。
说于此,柴荣轻推符儿双肩,一一为其指解道:“符儿且看,远山覆雪者称西岭,奔腾而来者称岷水。未筑此堰时,岷水性烈如野马,奔腾不羁,众多不止。时,秦太守李冰率众筑堰引水、分流导江,乃将野马顺服。”
符儿一嗔:“若不姓符,姓何?”
这崇德祠原名“望丛祠”,为祭奠蜀王望帝杜宇和丛帝开通氏所建。今之祭奠,则以官家祭祖为主,不过是宣读祭文、叩首膜拜罢了。百姓则多于其外立足张望,或题诗于壁,发幽古之情,或掬水煮茶,引江河之思。见老幼妇孺于山石上蘸水几次手书“深淘滩,低作堰”六字,符儿不解,忙问是何启事。
“姓‘悟’,悟道之悟!悟儿是也!”
柴荣道:“正因如此,才需第二道门槛--飞沙神堰。当江水奔驰,至此便成涡漩回环,其力之壮可将千斤巨石和水带泥飞旋出将。更有甚者,则自行溃堤让江水泄洪于外道,回归岷水正流,以保百姓不受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