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红之宝石釉者,谓之宝石红。
黑有黑彩、墨彩、乌金、古铜、墨褐、铁棕等。
辨器之底而察新旧,此瓷学家所需求也。宋元诸器,底际率多露胎。明器有款者,底必挂釉,而无款露胎者,亦不鲜康雍仿明制之如也。若露胎,而有印字款者,当年所轻,今之所罕也。底际款有釉,而外无釉者,明朝及康熙亦间有之。如有釉无款者,则当细辨釉质之新旧矣,色微黄者曰米汤;底色稍黄而似烙痕者,曰炒米底;色微近豆青者,曰苹果;底自款字兴,而底露胎之器日渐少矣。
红色之最淡者,曰月白、鱼肚白;稍闪黄,则曰牙白;稍闪红,曰虾肉;白以粉料堆填瓷上再蘸釉汁,谓之填白。
中国瓷器之色彩,向来并无定名,即帝王大内统统各器,亦均以式样,品物注册,并不以色彩称也。现在统统瓷器色彩之称呼,多出自肆商之口,随便呼喊,既未经专家之决定,复无专书之记录,多年以来,只凭口传,遂致以讹传讹者,有之。毫偶然义者,有之。瓷器术语中,有很多不成了解者,即此故。上述五彩之各色彩,其以什物名者,固可得知其色彩之观点,其他则非解释不易明也。兹将各特别号词略释以下:
青、黄、赤、白、黑通称五彩,概言之也。然因为深浅之分歧,递衍递嬗色彩,种类已多至不成名状。即红之一色,已不下百余种,其次为青,青衍而为绿与蓝三者,一系不下数十种也。黄者较少,闻名者,亦十余种。黄与绿之范围,时有出入。黑者起码,仅数种耳。盍黑难堪窜改之色也。白亦稀有种。今就最风行之色,而以体系别之。
顺治仅一度开窑,瓷器甚少,其款字,均为楷书,其他极不易见。
较鲜红稍淡者,为抹红。
开片,有天然与报酬两种。天然开片系积年久而垂垂内裂成为片纹者;报酬者,系共同药料烧成之者,起始于宋之哥窑,厥后递仿之。
款识用花形、物形者,以康雍两朝为最多,盖康雍皆曾有一时禁用款字之期间,但为时均不久,又复用焉。花物形之款识,多此时出品,盖明朝官器花物形款识为世所重,故秉承用之也。
抹红釉,质薄如脂水,其微黄者,曰珊瑚。
别的有所谓豆彩者,究意豆作何书,作何解释,言大家殊,有谓豆彩者,大略杂彩纹,独以豆青一色,古其多数,故纯色者,曰豆青。杂以他色者,曰豆彩。有谓为逗彩者,言其彩色碎点姘逗而成者也。又有谓为斗彩者,言杂彩鳞比,若斗者之争竞狠恶也。盍古者,瓷无专书,肆贾随便立名。瓷器名词不成文义者甚多,岂止一斗彩已也。
祭红之非宝石釉者,谓之大红。
红之种类,有祭红、霁红、积红、醉红、鸡红、宝石红、朱红、大红、鲜红、抹红、珊瑚、胭脂水、胭脂红、粉红、美人祭、豇豆红、桃花浪、桃花片、海枣红、娃娃脸、美人脸、杨妃色、淡茄、云豆、均紫、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乳鼠皮、柿、红枣、红橘、红矾、红翻、红肉、红羊肝、猪肝、苹果、青苹、果绿等。
康窑有书"开元年制"四字款者,乃仿古铜并仍用其原款也。又有书"景镇康熙年制"六字款者,乃康熙时之客货也。
宝石釉之品莫贵于亮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鸡血,其通如石之冻。《博物要览》所谓鲜红宝石者是也。亮釉,别名玻璃釉,乃薄釉也。宝石釉,亦有釉厚者,比之薄釉,其代价则稍逊。
天青一色,肇端北宋,盖出自柴周之遗义也。自宋迄明,代有作者,至清之康雍,始集大成,幽隽淡永,兼而有之。康熙初年之天青釉极厚,而色微表,釉色混融,有同鱼脑,迄乎末年,则釉略混,而色略蓝。雍正时之天青,其釉略混,其色殆与天蓝无甚大别,但款字多书成化。自康至乾,不管天青、天蓝,其釉皆厚并且润,新者釉混并且粗,鱼脑之说渺不成追矣。豆青、豆绿二色,以宋之哥弟窑为最妙。哥窑多作豆绿,而弟窑多作豆青,皆津润莹洁,至为敬爱。弟窑传播比哥窑较多。明、清所仿弟窑为多,雍正所仿者,市人谓为果绿。明之前之豆青微近黄色,清仿者则近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