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栋虽是粗人,但也爱才,宋襄公虽无惊天伟地之能,却胜在在贼营中做了两年多的文书,对军中规制非常熟谙,不必再加培养,顺手就能用,便一向将其带在身边卖力赋税公文之事。此类事件,宋襄公也是轻车熟路,主仆二人相处也是和谐。
“本来是杀鞑的豪杰,周兄弟快快请起!”
宋襄公当年既能投贼,便早去了读书人的时令,恩主成栋既已降清,他天然也就跟着剃了发。事到现在,就是他不剔发又能如何,弘光政权已然垮台,那大顺军又分崩离析,这天下眼看就是大清的了,这节骨眼,不在新朝谋繁华,难不成还要去做大明朝的忠臣义士不成。
本来这宋襄公本是河南南阳府人,崇祯年间的秀才,只因家徒四壁加上战乱频繁,使其没法放心苦读,这才止步于秀才,不然,定又是一个少年落第的佳谈,说不得还能中上一个进士。(这遭受和周士相倒是蛮类似。)
宋先生脸憋得通红,仓猝就要岔开这事,可胡老迈却没认识到他是真不肯提这事,不顾宋先生几次表示的眼神,在那口沫横飞的就向周士相提及来宋先生当年是如何做的知县。
..........
投贼以后,宋襄公虽说只是个未落第的穷秀才,底子算不得甚么文人,也没有甚么申明,但毕竟是个秀才,识得文断得字,在贼营一帮大老粗中间也算是鹤立鸡群,所投贼将甚喜于他,提其为军中文书记室,待之甚厚。
事情也确如宋襄公所想那般,眼瞅着雄师攻陷都城,大顺代替大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那贼将欢乐之下便对宋襄公说,等永昌天子在北京正式即位,便上表保他为一县父母。
宋襄公自个等不及了,想再去处恩主求个恩情时,成栋竟然战死了。随后清军打进广东,不得已之下,宋襄公便跟着当年是成栋亲兵的胡老迈落草为了寇。厥后风风雨雨好几年,一会匪贼,一会明军,一会义军的,实在折腾得不轻,可终究还是个山里的匪贼。
得了贼将承诺,宋襄公大喜过望,对贼将更是戴德戴德。怎想,心愿即将达成之事,那平西伯吴三桂竟然引了满洲大兵入关,闯贼一战不敌竟就此败亡了,败亡速率之快令宋襄公是瞠目结舌,千万也想不到!
............
南下这一起,宋襄公也是历经盘曲,不过有惊无险,总算是见到了当年的恩主,现在贵为南明惠国公的李成栋。
甲申风云突变以后,原是丧家之犬的高杰部也跟着时来运转,仗动部下有兵拥立福王即位竟也得授兴平伯,而后更是被弘光朝的重臣阁部史可法倚为江北四镇之一。
这李成栋外号“李诃子”,和那高杰一样本也是闯贼一员,后随高杰一块叛了闯贼投明。因闯贼势大,高杰不敌,便领了成栋一干部下往南逃奔,暂落脚在这江北徐州。
为首男人已然冲动不止,上前亲身扶周士相起来。周士相起家时却重视到,此人的左臂短了半截。
这帮男人中确是有很多人曾经当过明军,可明清争夺广东六七年了,他们地点的人马不是被清军打败毁灭,就是被迫退到了广东本地的偏僻角落里,或是跟着永历天子一气躲到火线去,又或是降清摇身一变成了绿营。总之,当官的跑了后,这些男人们便大多成了散兵游勇,落草为寇成了他们独一的挑选,毕竟他们不肯意剔发成为满清顺民,而除了拎刀杀人外,他们也不会做些甚么。
哪知那男人不说还好,一说做知县的事,宋先生的脸就变得通红,在那搓动手吞吞吐吐道:“甚么知县老爷,周兄弟莫听胡大瞎嚷嚷,我可没做过知县,没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