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之祸,不肖者少罪而不见伛剖背,盲者处平而不遇深谿,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高低之恩结矣。古之人曰:其心难知,喜怒难中也。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君人者释三易之数而行之一难知之心#2,如此则怒积于上,而怨积于下,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
#1此处衍『名』字,据迂评本、凌瀛初本删。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世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神通,不得长生。故世有不成得,事有不成成。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成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时有满虚,事有短长,物有存亡,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贤圣之扑浅深矣。故明主观人,不令人观己。明于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贲、育之不能自胜,以法卫则术行之道毕矣。
安危
古之善守者,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故君子与小人俱正,盗跖与曾、史俱廉。何故知之?夫贪盗不赴谿而掇金,赴谿而掇金则身不全。贲、育不量敌则无勇名,盗跖不计可则利不成。
闻之曰:发难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何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繁华,不成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交主结其德,书图着其名。人主乐乎令人以公极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谓一身两役也。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高低之利,莫善于此。不察私门以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长轻侮人,盗取一时之快也。数以德追祸,祸贼当诛,而反以德报之也。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人主立难为而罪不及,则私怨立。人臣失所长而奉难给,则伏怨结。劳苦不抚循,忧悲不哀怜。喜则誉小人,贤不肖俱赏。怒则毁君子,使伯夷与盗跖俱辱。故臣有叛主。
夫人主不塞隙穴,而劳力于赭垩,暴雨疾风必坏。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不消近贤之谋,而外结万乘之交于千里。飘风一旦起,则贲、育不及救,而交际不及至,祸莫大于此。当今之世,为人主忠计者,必无使燕王说鲁人,无使近世慕贤于古,无思越人以救中国溺者。如此,则高低亲,内功立,外名成。
功名
危道:一曰斲削于绳以内,二曰斲割于法以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乐人之所祸,五曰危人之所安,六曰所爱不亲,所恶不疏。如此,则人失其以是乐生,而忘其以是重死,人不乐生则人主不尊,不重死则令不可。
观行
注释:
明君之以是建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民气,三曰技术,四日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民气,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务而自生,得民气则不趣而自劝,因技术则不急而自疾,失势位则不推动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天然之道,行毋穷之令,故曰明主。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极力于衡量,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令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长立,国度久安。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天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顺,故后代服。令令人去温饱,虽贲、育不能行。废天然,虽顺道而不立。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上以无厌责己尽,射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觉得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砭骨。贤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砭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贤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