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飞扬从速出来启奏,“陛下若为天子,当造祭坛,作祝文昭告六合社稷,祭拜皇天后土以及西周列祖列宗,以凝集王活力运,让万民归心”。
“此事天然不免,就有劳相父辛苦,督造祭坛,主持典礼”。
次日,子牙入宫见周武王,启奏道,“昔日老臣奉师命下山,助陛下吊民讨伐,原是应运而兴,凡人神仙皆逢杀劫,先立有封神榜在封神台上,今大事已定,但人仙灵魂无依,老臣特启陛下,准臣前去昆仑山见师尊,请玉符金册,来封众神,晨安其位,望陛下准臣实施”。
“哪二人”。
元始天尊听言,顿时就叮咛白鹤孺子手持玉符敕命,跟子牙一同前去西岐。
“谢陛下”,飞扬从速谢恩,他已经决定了,不久后就要归隐火云洞,而现现在这件事,倒是他独一能够为西周所做的事了,等看完子牙封神后,他就要归隐了。
坛上有“四时正神方位”,别离是春日太昊,夏季炎帝,春季少昊,夏季颛顼,中有天子轩辕,坛上列举笾、豆、簠、簋、金爵、玉斝,陈列祭前,鲜、酱、鱼、肉设于案桌,无不齐备,中间可见香烧宝鼎,花插金瓶。
这晚,飞扬入宫,觐见周武王,当即说道,“明日陛下就要分开朝歌,需派人镇守”。
子牙说道,“今奉太上元始敕命,柏鉴昔为轩辕黄帝座下大将,挞伐蚩尤,曾有功劳,后不幸陨落北海,捐躯报国,忠心可嘉!今遇姜尚封神,守台有功,特赐宝篆,慰尔忠魂,今敕封尔为三界首级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职”。
柏鉴领法旨,将封神榜张挂台下,榜首的名字就是柏鉴,柏鉴瞥见后,手执引魂幡,忙进坛跪下,听宣元始封诰。
次日,周武王上朝,宣布散鹿台之财,发国库之粮。赦箕子之罪,盖比干之墓,修商容之屋,放内宫之人,大赦天下。导致万民悦服,随即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皆服。
等子牙回到了西岐后,就筹办前去封神,他并没有轰动武王和文武百官,而是只要阐教诸多弟子和飞扬晓得此事,前来旁观,除了他们以外,也就只要武吉和南宫适遭到子牙调派,带领三千人马而来。
武王当即依允,到了次日早朝,就命二人守此朝歌,随后命令返国,朝歌百姓得知武王要分开后,立马扶老携幼,前来相送。
“可派何人”。
当即,飞扬画了图样,率兵在六合坛前造一座祭坛,此祭坛高三层,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形,正中设“皇天后土之位”,中间立“山川社稷之神”,摆布有“十二元神”灯号,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于其地,前后有“十干”灯号,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于本位。
当即只见卷烟覆盖空中,瑞霭氤氲满地,天朗气清。惠风庆云,好一派承平气象,朝歌百姓拥堵而出,各处喝彩,武王受了册、宝,即天子之位。面南垂拱端坐,乐奏三番,众诸侯出笏,山呼万岁,拜贺结束后,武王当即传旨,大赦天下。
当即,子牙亲身捧着玉符敕命,借土遁往岐山封神台而来,立马有清福神柏鉴前来驱逐,当即,子牙捧着玉符敕命进了封神台,将玉符敕命在正中心供放,传令武吉、南宫适立八卦纸幡,干支灯号,又令二人领三千人马,按五方摆列。
子牙宣读敕书结束,将符箓供放在案桌之上,当即左手持中心戊己杏黄旗,右手提着打神鞭,站在中心,大喊,“柏鉴可将封神榜张挂台下,诸神皆要循序而进”。
随即。世人簇拥武王下坛,来到皇宫,再度拜贺,周武王立马传旨大摆宴席,宴请八百诸侯,文武百官,君臣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