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宣赞道:“端的比官府还好,若为小吏时,便一辈子做个小吏,非科举没有出头之日,盗窟此举,只问功劳,便能教报酬盗窟而戮力向前。”
这却苦了柴进,大官人未曾吃得这点苦头,偶然走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只吃干粮,委实难以下咽,但见三娘啃普通的粗面干粮,还是与世人谈笑风生时,柴进也只得勉强下咽。
这小店中杀翻了四五口猪,方才让每个小喽啰都得了一份酒肉,吃饱喝足后,三娘与世人又接着上路。
为首一人贯一顶熟铁盔,上写“左郎”两字,身上都掩铁片甲,垮一口刀,见了扈三娘一行人,上前来问道:“来人且住,是过往商旅么?”
三娘不解,仓猝扶起时,邓飞笑道:“真是巧事,在这等去处赶上杨林哥哥。”本来那大汉姓杨,名林,祖贯彰德府人氏,技艺精熟,多在绿林丛中安身,江湖上都叫做锦豹子杨林。
听了这话,邓飞挠挠头道:“扈官人,你这里到底是盗窟啊,还是少华山府衙啊,便连衙门做公人管的事都要管来。俺也是犯了国法之人,他们不会连我也拿了吧。”世人都是一起轰笑起来。三娘笑了一回后道:“大师先进馆内吃酒,我们边吃边说。”
歇了马后,三娘请公孙胜、柴进、裴宣一同进店,才到门口,没想内里邓飞笑呵呵的拉着一条大汉走了出来,只见那大汉手里提着一根浑铁笔管枪,生得头圆耳大,鼻直口方,眉秀目疏,腰细膀阔,见了三个纳头便拜。
(新书求保藏、保举支撑,感谢)
牌坊下守了十余名精干男人,都普通的玄色皮袄,前后两片铁片甲拴束,其他手脚上倒是皮甲掩住,头上都是一顶棉头包巾,各执刀枪兵刃,包巾上刺绣了“精卒”两个大字。一队人在风雪中都站得划一,竟无半分整齐,那威武气势劈面而来。
当下那左郎官便教人飞报盗窟,他将扈三娘等一世人引至镇内招贤馆,随后与馆浑家交代了。坐馆的是位文职头子,看他顶上帽子倒是绣了从议二字,三娘晓得是镇内主持招贤馆的从议官。
七位入内,还是是三娘坐了首位,公孙胜、柴进摆布坐了,裴宣、杨林、邓飞、孟康顺次坐了,那从议官坐下辅弼陪。只见那桌上牛羊猪鸡鸭都有,更有几味野味,便是熊掌、鹿肉、虎骨汤等味。
这一起上,三娘待人接物并无亲疏之分,上路时交代了端方,奖惩间只问对错,不看情面,又有铁面孔目裴宣执掌法度,世人皆服。路途艰苦,三娘也不待薄世人,都是与世人吃普通的酒肉,但无酒肉时,便与世人同吃干粮。
扈三娘下顿时前笑着问道:“商旅又如何?不是商旅又如何?”那大汉拱手道:“这位客长,如果过往商旅,请到商旅关卡处勘验货色,交纳厘金,支付通关令旗,便可一起通畅无阻直过华州。如果前来投奔盗窟的,请到前面招贤馆处,自有人接引。”
这天到了华州,望得少华山时,天气暗淡下来,不一时飘起了鹅毛大雪,世人忙赶过一处山坳时,只见前面山脚下一片市镇排布开来,总有七八百户人家,走近看时,只见立了一个牌坊在道口,上书“少华北口亭”五字,内里卖酒的、卖肉的、卖菜的、打铁的、裁衣的、开店的,一应俱全。
三娘道:“这镇中买卖十之七八都是寨中买卖,来往客商,寨中是不抢他们的,但只消每千文货色缴二十文钱的厘金,便可通畅无阻的通过此地,不带货色的旅人,也只收一文过路厘金,便保安然通过,是以来往之人甚多。附近村坊也都缴供奉,缴了供奉以后,寨中保他村坊安然,不会有强盗贼寇来行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