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非论赵长宁读书如何,只看他这模样就叫人欢乐。
作者有话要说:午安~~~~~~~~~~~~
“这也太急了吧?来岁二姐姐才十六呢。”赵长卿记得宿世凌二姐可没有这么早出嫁。倒不是说没这么早嫁闺女的,只是,一些疼女儿的人家,哪怕早早定下婚事,起码也会放到十7、十八再出嫁。现在赵长卿颇识医理,女孩儿年长些再出嫁,于生养上也无益呢。
“一点点的小雪珠,这眼瞅着过年,下了雪路就格外难走了。”
幸亏从赵老太太到凌氏都不是刻薄人,多一个梨果不过量一付筷子罢了。
“话是这么说。只是家里拖累啊。”凌氏叹口气,“就凭她这个爹,等闲人家哪个敢娶呢。”
赵长卿笑,“我也说不大明白,就觉着不是很冷。”
凌氏抿嘴笑,“你倒说我,我有限的几个字都是跟母亲学的,要说像,也是像了老太太。”内心却觉着必定是自家书香家世血脉的原因。
赵长卿笑,“说是差未几了,那铺子在鲤鱼街上,三间的铺面,要价实在不低,开口就是一千两银子。梨花儿姐还到八百两,卖家一分都不往降落了。这八百两把两年赚的银子都搭上了,过年我们三家就每家意义意义发了二十两的过年银子,梨花儿姐家里人多,她分了三十两。再有一事,她说铺子盘下来,没写她的名字,写的是我的名子,地契给我收着了。”
待大师用过早餐,赵长宁叫上苏白,两人由赵勇请来的两个护院之一杨徒弟送去了学里。自从请了两个护院来家后,来福就用心做起了家里的外管事,经常跟着赵勇出门。赵勇身边还添了个小厮,叫来顺的,并不是买的,是从庄子上挑上来的小子,年纪十八\\九岁,已经定下了老太太屋里丫环柳儿的婚事。柳儿年纪大了,她不肯外嫁,恰好来顺的父母是管着庄子的,两相成心,便定了下来。
赵长卿对于武功实在贫乏想像力,不过,她习武,最大的窜改就是五官的感知获得了极大的晋升,乃至对冷热也有了必然的耐烦。
果不其然,一时梨果来了,行过礼后道,“大婶子,我带着阿宇去先生那边了。”
“我看外头天有些阴,还是穿这件厚披风吧。女人前次的风寒才好了没多少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