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 > 第62章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我的书架

岐伯曰:形不足,则腹胀,泾溲倒霉;不敷,则四支不消。血气未并,五脏安宁,肌肉爬动,命曰轻风。

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成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善。余已闻真假之形,不知其何故生?

帝曰:补泻何如?

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

岐伯曰:志不足,则腹胀泄;不敷,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宁,骨节有动。

帝曰:补泻何如?

帝曰:补虚何如?

岐伯曰:寒湿当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敷,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但是不痛。

帝曰:善。志不足不敷何如?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真假。今夫子乃言不足有五,不敷亦有五,何故生之乎?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可,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帝曰:寒湿之伤人何如?

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

帝曰:善。血不足不敷何如?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何如?

帝曰:刺未并何如?

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岐伯曰:志不足,则泻然筋血者;不敷,则补其复溜。

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以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岐伯曰:即取之,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立虚。

帝曰:阴虚生内热何如?

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

帝曰:补泻何如?

帝曰:夫子言真假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真假,何故合之?

帝曰:神不足不敷何如?

帝曰:刺留血何如?

岐伯曰:血不足,则怒;不敷,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宁,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帝曰:实者何道向来?虚者何道从去?真假之要,愿闻其故。

帝曰:人之统统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反面,百病乃窜改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岐伯曰:气不足,则喘咳上气;不敷,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宁,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推荐阅读: 狂医废材妃     盛世独宠,总裁先生要追妻     星落凝成糖     异类们的荒野求生     和我普法卫士拼,你有那个实力吗?     我的二代女团     大小姐的极品仙医     龙出湘西     独宠圣心     挂名皇后     在我的世界里爱你     她腰软唇甜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