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帝内经 > 第62章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我的书架

帝曰:善。余已闻真假之形,不知其何故生?

岐伯对曰:不足有五,不敷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善。血不足不敷何如?

岐伯曰:志不足,则腹胀泄;不敷,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宁,骨节有动。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昌大以涩,故中寒。

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岐伯曰:神不足,则笑不休;神不敷,则悲。血气未并,五脏安宁,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阳盛生外热何如?

帝曰:阴盛生内寒何如?

岐伯曰:血不足,则怒;不敷,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宁,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不足泻之,不敷补之。”何谓不足?何谓不敷?

岐伯曰:志不足,则泻然筋血者;不敷,则补其复溜。

帝曰:补泻何如?

岐伯曰:血不足,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敷,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

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反面,百病乃窜改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何如?

岐伯曰:气不足,则喘咳上气;不敷,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宁,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

帝曰:补泻何如?

岐伯曰:寒湿当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敷,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但是不痛。

岐伯曰: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敷,神情乃得复。

帝曰:风雨之伤人何如?

帝曰:人之统统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塞,精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塞其门,邪气布散,精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帝曰:善。形不足不敷何如?

帝曰:刺微何如?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善。阴之生实何如?

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以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帝曰:愿尽闻之。

帝曰:补虚何如?

帝曰:阴虚生内热何如?

岐伯曰:神,不足有不敷;气,不足有不敷;血,不足有不敷;形,不足有不敷;志,不足有不敷。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阴之生虚何如?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真假。今夫子乃言不足有五,不敷亦有五,何故生之乎?

推荐阅读: 桃运仙尊在山村     生死诡契     第一潜婿     代嫁甜妻疼入骨     重生八零之美食供应商     变身之无限灭世     武道之异能王     重生之醉舞纪元     大师兄貌美如渣[穿书]     英雄联盟之天狼归来     田蜜穿越后的悠闲生活     重启梦幻人生    
sitemap